【关键字】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成人腹股沟疝;并发症
成人腹股沟疝指的是患者的内脏或组织与正常的解剖位置相脱离,从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缺损或空隙朝体外凸出,通常被叫做“疝气”[1]。临床上该疾病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如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疼痛较轻,复发率较低等优点。TAPP相对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更小、复发率更低、术后恢复时间短、风险性较低等特点,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研究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时间段内,按照摸球法,抽选70例本院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2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上限76岁,下限是23岁,均值是(65.53±8.61)岁,男女占比33:2例,病程最长30个月,最短9个月,均值(21.34±4.57)个月,类型:6例直疝,29例斜疝。对照组患者:年龄上限74岁,下限是22岁,均值是(65.50±8.58)岁,男女占比34:1例,病程最长31个月,最短11个月,均值(21.75±4.36)个月,类型:5例直疝,30例斜疝。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成人腹股沟疝的相关检查标准并确诊;②患者无其他心血管疾病;③患者为自愿参与本项目研究,并本人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问题;②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③患者手术治疗耐受性表现过差;④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充填式网塞方式治疗,具体手术方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通过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上方2cm到达耻骨结节的部位,作一个平行于腹股沟韧带长度约为6cm的斜形切口,逐层将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切开,游离精索(如果患者为女性则不需要游离子宫圆韧带),切开提睾肌,于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而后将疝囊经腹股沟内环口完全翻入腹腔。如果患者疝囊较大,则可将疝囊横断,远端疝囊切开、止血后旷置以预防术后鞘膜积液,近端疝囊结扎后经内环口亦翻送回腹腔;之后于内环口内置入网塞,待网塞充填到位后,用Prolene缝线将网塞外缘缝合固定于内环口边缘;而后于精索后方,将网片平铺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方,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浅面,采用Prolene缝线将网片和耻骨结节上筋膜缝合固定,并将网片和联合腱、腹股沟韧带内侧等进行间断缝合固定;连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并重建外环口,以可容一小指尖大小为宜,而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观察组: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三维立体补片)。详细手术方法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头低脚高10-15度斜卧位。在脐窝上缘作一长约切口1.5cm弧形切口,用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使腹腔完全暴露,置入10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镜头,调节气腹压力约为13mmHg(1mmHg=0.133kPa)的压力。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放置5mm套管、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放置5mm套管,以此为操作孔。观察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区分疝的类型,在腹股沟疝内环口上方,距离内环口2cm位置,腹膜进行横切,打开并进入腹膜,在腹膜外充分分离出内侧耻骨膀胱间隙(Retzius间隙)和外侧Bogros间隙;而后游离疝囊以及精索,精索去腹膜化;放置合适大小的三维立体补片,并将疝环口边缘约3cm的范围全部进行覆盖,内侧超过中线的位置,外侧在髂前上棘。重叠上缘联合腱,约2cm,内下方比耻骨梳韧带更长,约2cm,将前下腹壁所有的肌耻骨孔薄弱区都覆盖住。用纤维蛋白粘胶对补片进行固定。采用吸收线对腹膜边缘进行持续缝合,将腹腔关闭。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手术相关指标。
并发症包含:切口感染、尿潴留、阴囊血肿。
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t表示定量资料,以[n/(%)]-x2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
对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观察组患者均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
组别 | 例数 | 并发症 | 复发率(%) | |||
尿潴留 | 阴囊血肿 | 切口感染 | 并发症发生率(%) | |||
对照组 | 35 | 5(14.28) | 2(5.71) | 4(11.43) | 11(31.43) | 4(11.43) |
观察组 | 35 | 1(2.86) | 0(0.00) | 2(5.71) | 3(8.57) | 0(0.00) |
X2 | | | | | 5.714 | 4.242 |
P | | | | | 0.017 | 0.039 |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住院时间(d) | 下床活动时间(h) | 术后疼痛时间(d) |
对照组 | 35 | 53.68±4.47 | 8.01±2.32 | 25.66±3.83 | 2.50±0.81 |
观察组 | 35 | 52.90±3.19 | 3.31±1.47 | 10.70±2.64 | 0.75±0.42 |
T | | 0.840 | 10.124 | 19.026 | 11.347 |
P | | 0.404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一种外科常见疾病,老年群体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的发病率高。早期腹股沟疝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偶发性的局部胀痛与牵涉痛问题,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将逐渐出现强烈的持续性腹痛、呕吐等症状,危害着患者的正常生活。现如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比较简单,主要是利用新型的生物合成材料(聚丙烯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且能够高度融合人体生理组织,具有显著的抗感染的效果,有助于内纤维细胞的增长,而且因为合适的补片硬度,抗张力比较强,能够起到较好的修补作用[4]。但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术后极易诱发阴囊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且极易复发,影响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TAPP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TAPP术是一类新型的修补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患者疼痛感较轻,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安全性高,且不易复发[5]。由于TAPP术不会对患者原有的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带来改变,因此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体力活动。此外,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切口较大,手术切口长时间与外界环境接触,使患者具有较高的切口感染风险,进而导致手术治疗失败。而TAPP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问题的风险较低,手术治疗成功率相对更高。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究其原因:TAPP属于一种微创技术,切口较小,在降低瘢痕影响患者美观的同时,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几率,手术视野更清晰广阔,减少了其他邻近组织的创伤几率,在腹膜外进行手术操作,避免接触污染物,提高了手术治疗安全性。本研究还显示,TAPP术治疗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更低(
p<0.05),究其原因: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大,术后疼痛时间较长,增加了镇痛药物的依赖性,提高了风险,且切口感染的几率较大,从而延长了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均有影响,相比较而言,TAPP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缩短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安全性更高,患者的认可度、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炜宇,赵蕾.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4):302-303.
[2]李前,陈泽群,王卫卫.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8):177-179.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7):721-724.
[4]李俊江.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2852-2853.
[5]孙凯,张泽俊,张亚,等.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03):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