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帕金森时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2例帕金森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给予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和认知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不良情绪评分和认知量表评分,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患者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认知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9 to November 2020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computer random method,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dverse emotion score, cognitive scale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 scale and cognitive scale,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4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health.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Parkinson's disease; Clinical efficacy
现阶段,患有帕金森的患者逐渐增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帕金森病多发人群为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和言语功能等退化的情况【1】。就目前情况来看,临床中并没有此种疾病的针对治疗方式,主要为保守治疗。相关研究显示【2】,帕金森病的发生和乙酰胆碱的减少有着较大的关联,在治疗的时候,如果只是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可能让治疗效果产生限制【3】。基于此,本院对治疗帕金森时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2例帕金森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8例和13例,年龄为51~78岁,平均(64.85±4.12)岁,病程1年~7年,平均(6.35±1.28)年;实验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7例和14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65.63±4.79)岁,病程2年~8年,平均(6.85±1.68)年。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没有出现中途转院和退出的情况,可以配合研究。没有合并恶性肿瘤。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方法为:患者需要使用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治疗,患者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剂量为0.25克,治疗时间为3个月。
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的方法和参照组相同,使用的是低频的-rTMS治疗,对患者左前额叶背外侧进行刺激,强度为最低为百分之九十,最高为百分百。刺激的频率设置为0.5Hz,间歇期设置为30秒,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和认知量表评分。
评估不良情绪评分的时候使用的是焦虑和抑郁评分表,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不良情绪越多。
认知量表所使用的是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t和 进行检验,( ±s)为计量资料,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的对比
对比不良情绪评分和认知量表评分,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的对比( ±s)
组别 | 例数 | 焦虑 | 抑郁 | 认知量表 |
参照组 | 31 | 42.16±2.53 | 43.87±2.63 | 26.35±2.16 |
实验组 | 31 | 35.74±2.68 | 34.96±2.09 | 19.85±1.58 |
| / | 9.699 | 14.768 | 13.523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恶心 | 呕吐 | 头疼 | 发生率 |
参照组 | 31 | 2 | 4 | 3 | 9(29.03) |
研究组 | 31 | 1 | 1 | 0 | 2(6.45) |
| / | / | / | / | 5.415 |
P | / | / | / | / | 0.020 |
3 讨论
近几年,医疗技术的发展,促使重复经颅磁刺激成为了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式,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4】。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实际使用当中,会对患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产生刺激,此时会刺激大脑皮层对应的部分,并且将静息皮层的兴奋性进行改变,并提升患者神经元的功能活性,并对兴奋性的传递产生影响,从而起到调节丘脑和功能的作用。而重复的刺激能够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调节,对大脑的深层产生刺激,便于操作,调节患者神经细胞活性,并对兴奋和压抑的状态起到控制的作用【5】。除此之外,所使用的是特定的强度电流,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减少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此种方式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这样才可以将实际治疗效果提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6】。在本次研究当中,对比不良情绪评分和认知量表评分,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可见,在为帕金森患者治疗的时候,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和所出现的负面情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患者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认知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琼.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痴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06):68-69,72.
【2】郝俊辉.金刚烷胺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5):726-728.
【3】陈敏.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14):1784-1786.
【4】张轶美,刘霄,王艳.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03-104.
【5】程继伟. 复方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不良情绪、非运动症状的影响[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08(7):27-30.
【6】黄少东,梁健芬,陈月桥. 中药复方联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2(10):1471-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