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零九中学 ,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31
【摘要】从教近二十年了,习作教学一直是我语文教学工作的最大困扰。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通过一年多的习作课题研究,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习作水平,首先要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其次要提倡阅读积累,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为写作打基础;最后重视读写结合,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以练促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从“怕”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写作兴趣 阅读积累 读写结合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要想让学生爱上习作,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至关重要。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写作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2、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学生的创作意愿。
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才会促成学生在写作时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儿童的趣味性的局面。所以作文教学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提倡阅读,丰富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为实验班的学生设计了“阅读记录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我还设计了“批注式阅读卡片”,指导学生从内容、情感、表达三方面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下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痕迹。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另外要求学生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在阅读中,碰到好的词句把它抄下来,甚至背下来,在习作的时候能把这些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
2、课内与课外结合,让阅读为写作打基础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过“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因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是相辅相承的。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是语言表达,材料运用,结构段式都是很好的作文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着作文教学,有心的同学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开始学写作,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三、重视读写结合,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
1、适时引导,陶冶情操。
我们的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引导学生学习习作的经典范文,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范例,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适时的引导。如教课文《翠鸟》、《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结构段式使孩子们在写景,写物时懂得用总分总这种结构段式安排文章结果。学了这些课文后,很多学生在写《我心爱的小闹钟》、《美丽的将南山牧场》、《小白兔》等作文时,都能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
一些文章中对真善美的歌颂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懂得在作文中也应该确立主题,抒发情感。如《穷人》歌颂了助人为乐的渔夫和桑娜,《卖火柴的小女孩》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地震中的父与子》歌颂了伟大,坚贞的亲情,有了这些情感的铺垫,就有不少学生写出了一些让人感动不已的文字如:“母爱是一团火,温暖我们冬日冰凉的心;母爱是一盏灯,在我们迷路时照着我们走出困境;母爱是一杯咖啡,在期盼的苦涩中饱含浓浓的香甜。”(《母亲的爱》)“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那一年,父亲把我送出山,到县城的小学读书,当我转身和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变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是父亲对我永久的期盼。”(《我的父亲》)“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当学生懂得如何说话才能有序,让人听懂,自然就有了说的欲望。当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自然就有了写的兴趣。
2、学会仿写,为学生的写作引路
阅读与习作是紧密联系的,应一路同行。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借助学生阅读课文的适当时机,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随文仿写。如人教版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中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完这课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描写一处景物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展开联想,抒发感情。有些学生这样写道:“果园里,果实成熟了,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葡萄挂在枝上,白的如水晶,绿的似翡翠,紫的像玛瑙,美丽极了。”“秋天到了,柳树的叶子又轻又薄像棉絮,秋风吹过,它们满天飞扬,有的落在草地上,有的飞到湖面上,有的躲进花丛里。”学生在仿写时能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当然仿写也可以是结构,段式上的仿写,“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当学生对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后,便有了自己的体会,稚嫩的笔尖也愈显老练,自然顺利地走进了写作天地。
3、读后练笔,为学生的习作插上翅膀
很多学生的作文总是写也写不长,说又说不透,如鹦鹉学舌,浮光掠影,这就是因为缺乏想象力的缘故。在习作前找出一个共同的话题,让同学讨论,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往往能畅所欲言,从而集思广益使思路向纵向和横向延伸。课文内容是学生共有的资源,是最好的材料。可以通过对文章进行扩写、续写或写读后感来指导学生写作。如续写《穷人》时,很多同学都能延续穷人间互助互爱的情意展开故事情节,有的结局很美好,有的结局很不幸,但情感的表达都很强烈。
总之,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倡阅读积累,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为写作打基础,重视读写结合,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以练促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相信学生一定会从“怕”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
3、《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