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洋浦中学 578001
摘要:区域地理复习是高三地理复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在区域地理中,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相关内容又是地理高考的“常客”,考试题中的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我们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怎样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本文要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区域地理 西北地区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二、高考试题中西北地区相关知识考察方式的呈现
(一)、地图使用的更多
在所有与西北地区相关的题目中几乎都有配图,这些题目的配图比例尺都比较大,图中包含的提示性的内容并不多。这就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从有限的提示信息中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的关联分析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深度分析相结合。
从高考考察的角度来看有一部分是单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有些则是是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的关联分析。这些问题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要求日益突出。
例如“打绑腿”、“装配式建筑”、“东方好望角”,这种题目的出现,总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无所适从,没见过、没听说过、没学过,或者就是压根就不知道这些地理现象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地理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知识面宽广的学生将会在题目的解答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的西北地区
区域认知:西北地区概况。
西北地区的概况包括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和气候。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开阔坦荡,西部塔里木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形闭塞,多风积地貌(沙丘);天山北部准格尔盆地西北部有山间豁口,是半封闭盆地,多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柴达木盆地位于天山东段南侧,是一个断裂陷落盆地。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地处干旱半干旱的非季风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
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干旱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干旱的环境造成植被低矮、稀少,以耐旱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因此土壤发育程度较差,多沙质沉积物,土壤含水量少,土质松散保水保肥性能差,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干旱的环境下河流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流程短,季节变化明显,多内流河和内陆湖。受此影响,西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靠近河流分布,工农业生产受水资源影响大,形成了具有干旱地区突出特点的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通过具体案例,学生可以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区域工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
跟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一样,学生需要从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掌握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则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措施。我们知道,西北地区现阶段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这些不合理的活动在西北地区就表现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樵采。在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里面,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就是调整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措施,这些措施将会使得人地关系朝着更加合理、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
四、区域地理复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复习并非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工作,而是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组,发掘内部的联系,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完整的经验,进而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意义[2]。笔者认为,想要把地理核心素养的东西在复习课上体现出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行区域地理复习,其实是对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选修内容的揉碎再整合。当我们在进行某一个区域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步,先了解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第二步,带领学生分析该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形等地理环境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联;
第三步,分析该地区的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的特点;
第四步,可以通过材料或者是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这样就把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整合,让学生有了更清晰的知识体系,并且在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结合热点、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时空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是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并且注意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这样的地理课有助于学生体验地理与现实的相关性,理解地理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更应该增加除课堂以外的教学方式,例如增加地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尝试进行户外观察课,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要求。
(四)、精选试题,提高做题技巧,面对高考
高质量的练习题可以很好的达到检验复习效果、突破重难点、把握命题思路、提高实战经验等多重效果。
试题练习的选择是老师备考复习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题海战术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精练”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想要达到“精练”的目的,老师就要从无数的题目当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正所谓“我不如题海谁入题海”,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畅游在题海当中,才能够拿出合适的、经典的题目给学生,才能够让他们把所学习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培养的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缺点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样才算是达到了我们复习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3
[2]袁孝亭,王向东编.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