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涪陵 400000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从高职院校内部和学生个人现存问题出发,总结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包括:提升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加强毕业生就业模式和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注重学生心理辅导,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防控;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对策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围绕。目前,虽然国内的疫情防控已经开始向着常态化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比较棘手的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发展的基础,就业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作为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高职院校毕业生切身利益,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和改善民生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检验办学质量和育人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除开高职院校自身的就业信息平台可用于毕业生求职外,猎杰招聘、智联招聘等第三方机构线上招聘平台也纷纷介入,毕业生选择面广。毕业生在选择线上招聘平台时,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出发,并且高职院校也并未规定使用特定的招聘平台,因此,掌握毕业生求职动态变得复杂和困难。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毕业生求职招聘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各高职院校迅速开展诸如远程面试辅导讲座、行业背景分析、简历制作、网申求职等工作,帮助毕业生适应求职方式的改变,降低毕业生求职难度。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不同频、不共振,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市场调研力度不够,个别为学科发展而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不少专业是为了开设而开设,许多专业社会需求不大且招生难、就业难,但不少学校依旧在开设,甚至重复设置。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不符合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多以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环节较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严重影响学生未来发展。
当前,国内各大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和辅导员兼职构成,具有就业指导资质水平的专职教师甚至更少,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和专业实践锻炼,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只是简单的理论引导,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缺乏对毕业生需求的精准分析和分类指导,难以满足毕业生精准化、多样化的就业指导需求。
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年龄偏小,生活环境、成长条件普遍优越,基本都为“95后”“00后”,但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与以往大学生群体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学生普遍存在抗压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择业心态漂浮不定、自身定位过高等现象。另外,部分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偏爱“铁饭碗”“金饭碗”等工作稳定收入无忧的工作,不远尝试其他行业,更不愿尝试自己创业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专业知识强但办事能力不强,办事能力强但专业知识差,有的毕业生甚至是两样都不占,在学校甚至还存在违规违纪的现象,这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能力素质、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个人思想觉悟有待提高,更有甚至因不及格课程较多或因身背违纪处分而延期毕业。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受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线下招聘人员聚集、招聘岗位的减少、求职人数的增多、网络应聘的限制、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中高风险地区用人单位有抵触心理、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效应等原因的影响,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不断上升,心理压力加大。
高职院校毕业生中一定程度存在“慢就业”“懒就业”情况。主要体现在:(1)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的主动性不强,对就业的敏感性和紧张程度不够,大多处于“无所谓”的观望状态;(2)毕业生对自身和环境认识不充分,不能科学规划毕业后职业发展,对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心态等准备不足,从而造成不想就业甚至不能就业的现象;(3)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定位、职业发展,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好的期待,准备通过“专升本”“考公”等途径进一步提升自己,期待能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好的平台和起点。
未来,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准,紧跟行业发展,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以出口决定入口为专业设置杠杆,在体制机制、评价方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增强高校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开放性、实效性、创新性,从“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供需匹配度”“加强校地合作,让学生了解一线、基层岗位情况”“以就业促培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出发,不断培养出符合新行业、新兴领域要求的新型人才。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要更加注重关注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及各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调查问卷等技术手段,对学生自身优势、特点、需求进行精准化分析,建立人才培养数据库,充分做到精准就业。除此之外,要不断创新就业手段和就业渠道,倡导“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开展 “云课堂”“云服务”“云分析”等线上指导,与用人单位联合开展“空中宣讲会”“线上双选会”等活动,创新就业服务形式,位毕业生提供更宽广的就业渠道。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直接反映。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把握高校整体办学情况,以就业质量提升倒逼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工作模式升级已逐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一是要严把培养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二是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就业质量;三是要引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扩大学生的就业广度;四是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老师要努力充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心理疏导员、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需求,及时发现学生在就业方面产生的额困惑和情绪,根据自身的阅历和经历,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共情传播,帮助学生坦然接受、面对现实,以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态度克服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紧张、焦虑、悲观、无助等心理现象。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阶段工作的重点,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在这一特殊时期,如何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提升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加强毕业生就业模式和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高职院校毕业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 李茂平, 陈瑜.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路径探究: 基于浙江省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12):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