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位的有效教学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以学生为本位的有效教学标准

赵旌羽

吉林油田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学习有效,因此,研究有效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位。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习,绝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学生;有效教学;标准

以学生为本位的有效教学,从课堂上来讲,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教学实施环节,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引用的相关资料或案例,要适合于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并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学习知识体系的框架,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思维方式,树立学生自己的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成绩感、幸福感。

一、兴趣与求知欲

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除了受学生智力影响的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态度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天然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跟兴趣有关。兴趣能够引发孩子的注意力,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产生较高的求知欲,是教育的终极方向,具有较高求知欲的孩子,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学习过程也会比较专注,在接受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时,身心愉悦,学习效率也高,学习效果较好,因此,有效学习课堂研究,一定要考虑在实施的各个环节,引发孩子的兴趣,提升孩子的关注力、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对学生起到引导、规范、评价作用。

教师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即求知欲。而学生的学习求知欲一般会受兴趣、需要及外部要求、外部信息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更新观念,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课程时对此多加关注,设计的课程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展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时,要与学生建立合作、友爱的师生平等关系,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互动环节,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二、积极性与参与度

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学生在自身的好奇心、求知欲驱动下,会积极主动地开始某一方面内容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兴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学习动力,即学生要有正确地学习动机,要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尤其要保证在学习中具备较高的参与度,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才能获得在知识领域、情感领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参与度。

教师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结构,建立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对学生来说,是较知识更强大的组织和迁移能力,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更重要要的是,要将知识内化,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具备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应对、解决、创新的各种情况。这才应该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机保证。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动机是模糊的,是被动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状况进行调整,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即便是兴趣不高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尤其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或相关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时,例如对于高中古诗词学习,相对现代文来说,古诗词晦潘难懂,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相关内容,会感觉寡然无味,提不起兴趣来,更无法自主保持后续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此时要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调整、练习训练等方面进行把握,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参与度。

三、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学体系过程中保证学习的参与度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领会、参与相关知识接受及结构重建的过程。在得到一些列的知识体系结构中,逐渐获得自己相关努力的结果,得到外界肯定的信息,例如自身再次对知识的轻松理解、练习题答题正确、教师较好的肯定,这种获得的成就带给学生自身能力得以提升的成就感,外界各种积极刺激、肯定也带给学生一定的幸福感。这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不断追求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带给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成就感和幸福感对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建立合适有效的评价手段,以鼓励学生产生成就感,使学生形成幸福感的刺激,建立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系,真正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达成最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赵倩蕾.刍议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11,9(30):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