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主动参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主动参与

钟秀珍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3643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坏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展示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注重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为数学课题,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反映学习的基本过程。突破了以知识为主线、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从研究客观现实问题中去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和发展数学。比如:在教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情景图”、“快乐的家园”为题的情景中,点数物体的个数,体会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从中抽象出数模型。又如,在“买铅笔”一课的学习时,利用学生购物活动中已有的加减法经验,通过观察、实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这种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叙述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主动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将日常经验升华为数学经验,培养数学能力,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有趣、有用、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学时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比如,在教学“整理书包”一节课中,通过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图书馆或书店中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比如,在教学“玩具”一节课,玩一玩、数一数这一环节时,通过四人小组在玩中数一数,说一说,激发学生内的学习动力,不仅认识了1—5各数,初步感知数是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并且体会到了游戏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在这一环节将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发现,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奠定基础,摆小棒使学生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实现由---数---形的认识过程。这样在合作中不断地及时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力图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前后”一节课的巩固练习时,让学生换位置,再观察座位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在进行这一活动时,学生兴趣特别大,能完整的用语言表达谁在谁的前面,谁又在谁的后面。这样是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在教学时,通过大量有趣、有用、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用新颖、活泼的设计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开放式的问题形式为学生的思考留下了空间,使每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形式:先用投影出示这一片大森林,然后再用抽动胶片出示7只小白兔和5只小灰兔。学生觉得非常新奇,注意力特别集中。老师问:“你们能说说小兔子们要干什么去吗?”学生纷纷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抓住这一契机,出示情景1:能把看到的情景给大家讲讲吗?怎样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接着出示情景2、3,问学生你还能解决吗?这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但是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减法意义,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自立发现问题,乐于学习,并且十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比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节课的结尾,小结时设计了这样的自我评价形式:本节课对自己最满意是什么?这样,学生对自己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评价和交流,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实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节课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排列原来包含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又比如,在教学“左、右”这一概念后,让学生寻找自身的“左与右”,我引导学生记:“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一对好朋友吗?谁能说说?让学生在寻找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上、下”一节课的活动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站、记、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还源于生活。

又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的开课阶段—认识钟面,让学生自由说,你知道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在全班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成功调动了学生主动了解钟表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完有关钟表知识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有关钟表知识。这一环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兴趣是引起和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的、主动的去探究它。而“兴趣的发生,实际是学习成功体验的自然结果”。作为课堂教学,只有引发学生的注意,形成学生的学习要求,放飞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教学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