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新形势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李伟

 武汉理工大学保卫处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校园人口密度增大,空间日益饱和,火灾负荷明显增加,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本文从分析影响高校消防安全的责任、监管、防控和处置入手,着力构建高校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期推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高校消防安全;影响因素;标准管理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综合实力得到飞速发展,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飞速发展相对应的还有居高不下的火灾发生率,据消防救援部门统计,202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3.3万起,亡1335人,伤837人,直接财产损失36.12亿元。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处于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人才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在校学生人数、电气设备种类、危化品数量不断增加。若管理出现纰漏,众多的小事件碰撞在一起,必将酿成重大火灾事故。为减少高校因火灾造成的各种损失,保障师生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秩序,高校需建立一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一、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高校应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层层落实、全员参与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牢固树立“三管三必须”理念,细化、硬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要求,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消防工作责任链条。

(一)强化组织实体运作。成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明确消防安全工作分工,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职责,确保推动监管责任落实;修订完善消防工作议事章程,建立形势研判、联席会议、联合检查、信息通报、跟踪督办等机制,每季度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专项会议,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

(二)强化制度同步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应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完善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消防组织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等相关制度,完善消防设施操作和维护保养、变配电室操作、电气线路、设备安装操作、燃油燃气设备使用操作、电焊、气焊和明火作业操作等操作规程,确保消防安全管理源头管控、有章可循。

(三)强化问责结果运用。高校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纳入考核范围,针对督导检查情况,对不落实工作任务或造成不良影响者,要警示、约谈、通报;对不履行职责人员,视情对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追责问责;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单位,将严格按照法规校规,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形成年初部署、年中督办、年底考评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构建消防安全监管体系

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做好年度抽查计划,分步实施、按月推进,做到按要求开展检查,每个工作日开展日常检查,每半月对易燃易爆等火灾风险较大的部位检查一次,每月对人员密集场所检查一次,每季度对其他场所检查一次,对安全隐患大的部位提高频次、重点检查。日常消防检查重点把握消防通道出口堵塞、灭火器材失效、乱拉乱接电器线路等隐患,对存在隐患下达隐患通知、跟踪指导、确保形成闭环、整改到位。

(一)单位应通过加强技防措施,提高单位消防安全。如存在可燃气体爆炸危险的场所与部位,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电气火灾多发场所,应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区应当设置电动自行车智能集中充电点,设置在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无可开启外窗或可开启外窗面积不足的,还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沿街店铺、“三合一”场所,应当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简易喷淋装置,提升初起火灾预警和处置能力。社会单位应及时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消防安全技术标准,提高消防安全设防等级。

(二)推进第三方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组织定期对本单位消防安全进行评估;鼓励火灾高危单位和大型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单位委托消防托管公司或聘请消防职业经理人实施专业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服务。

(三)推进消防物联网工作。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信息技术,使用消管通、安全服务云、微消防等系统开展消防安全管理,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等。

三、打造智慧物联防控体系

高校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以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智慧消防”新路子,打造校园物联网安全信息监控平台和网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的感、传、知等物联网功能,推动隐患监管与应急处突的关口前移,实现迅速发现火情、迅速处置。

(一)实现火灾预警预先处置。监管平台通过对系统接警筛查,将真实火警第一时间推送至校园指挥平台,同时联动相关二级单位,有效缩短火灾响应时间。同时,借助远程监控系统内完整、真实的单位建筑结构信息和消防设施点位信息,有效提升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及综合效能。

(二)实现设施智能检查巡查。实现消防远程监控捕捉抓拍火警或者设施故障,上传系统分析研判,提升了监测效率;实现远程水系统压力监控,在最不利点增设水压传感器,做到24小时提醒维保单位。

(三)实现管理水平提档升级。依托监控平台系统建设手机APP,覆盖单位各类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接收信息同步传输手机,提醒加强检查核查,提高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另外,监测中心将所有联网单位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与相应的检测单位、维保单位挂钩,有效提升消防设备相关单位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四、推动防灾减灾应急体系

完善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创新拓宽培训渠道,逐步提升师生消防安全素质。对消防安全管理人、基层网格员、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和微型消防站队员等重点人群开展专门教育培训。高校从锻炼师生应急救援实际技能出发,加大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风险化解能力,担负起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使命。

(一)强化宣传教育,练好应急疏散“逃生术”。高校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开创性设置火灾模拟体验、结绳技巧与缓降逃生等实用性逃生技能课程,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重大节假日、火灾多发季节等特殊时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开展大型消防安全培训及疏散演练活动,将消防安全教育进一步融入国民素质教育、普法宣传、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培训体系,让消防理念深入人心,让消防知识广泛普及。

(二)强化应急指挥,走好联动协作“一盘棋”。高校应当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建立、完善保卫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火灾应急响应机制,在火灾预警、灾情管理信息调度、应急指挥等方面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三)强化值守备勤,当好应急处突“守夜人”。加强高校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以高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推动高校消防物联网工作,建立高校专职消防队伍,招录专职队员、购买消防车,形成高校初起火灾扑救的专业战斗力量;以重点单位(部位)为依托,以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为硬件支撑,建立微型消防站,强化值班值守、加大业务培训,确保做好重点部位及高层建筑突发状况的有效处置;以各单位义务消防组织为班底, 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做好全员消防安全技能培训,提升师生整体消防安全意识,最终形成高校消防安全“一个平台指挥”与“三支队伍响应”的整体应急处置体系,实行重点监控、定点巡逻、流动执勤;针对重点部位分类制订处置预案,实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确保一点灾情、多点响应,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

参考文献:

[1]汪礼苗.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5):65-68.


[2]贾水库,刘兴德,蔡嗣经.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4):129-131.

[3] 赵增泽,杨越恺,陈浩 利用标准化手段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20(6) P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