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辽宁 沈阳市 110168
摘要:本文从完整社区标准入手,依循完整社区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标准,采用文献阅读、理论研究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探索沈阳社区托幼体系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社会学、学前教育学和人口学等跨学界视野出发,尝试进行跨学界对话,并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对 3 岁以下托幼公共服务理念进行再思考,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决策有所启示。
关键词:完整社区;托幼体系;城市更新
1 完整社区相关理论研究
完整社区概念最早由吴良镛先生提出。他认为, 社区本身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人是城市的核心,社区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场所,而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出发点是基层居民的切身利益,不仅包括住房问题,还包括服务、治安、卫生、教育、对内对外交通、娱乐、文化公园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内涵非常丰富。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完整”既包括对物质空间创造性设计,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更包括从社区共同意识、友邻关系、公共利益和需要出发,对社区精神与凝聚力的塑造。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闽政文[2014]13号)对“完整社区”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界定:按照“六有五达标三完善”要求,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社区实现有一个综合服务站、一个卫生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片室外活动场地、一套完善的市政设施、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统,外观整治达标、公园绿地达标、道路建设达标、市政管理达标、环境卫生达标和组织队伍完善、社区服务完善、共建机制完善,打造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新规划的城市社区要按照‘六有五达标三完善’要求同步配套完善。从标准中可以看出托幼体系的建设是完整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2 托幼体系相关理论研究
3 岁以下托幼公共服务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方面、跨领域的实践问题,关系到儿童与妇女、家庭与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涉及学前教育与其他社会经济功能和价值以及公共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等问题,并与政府的教育、卫生健康、人口、社会、经济、福利等政策密切相关。在中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政策背景下,3 岁以下托幼公共服务的适度发展不仅是家庭所需、民生所系、政府所思,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全面二孩政策落实的必然要求。目前,3 岁以下托幼公共服务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开始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不同学科的学者也在逐渐介入这一研究领域。但是,当前 3 岁以下托幼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和研究都还比较薄弱,关于托幼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意识和理念还没有在全社会完全树立和普及,人们对 3 岁以下托幼公共服务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有的甚至认为养育 3 岁以下幼儿仅仅是幼儿母亲和家庭的责任。为此,本研究拟从社会学、学前教育学和人口学等跨学界视野出发,尝试进行跨学界对话,并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对 3 岁以下托幼公共服务理念进行再思考,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决策有所启示。
3 国外国内托幼公共服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3.1国外经验
国外经验已经证明,发展托幼公共服务有利于儿童和妇女的共同发展,一旦托幼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托幼公共服务落后于不断增长的妇女和家庭日益急迫的托幼和学前教育需求,那么妇女和家庭面临的问题就会增加,困难就会加重,妇女回归劳动力市场的意愿就会被压抑,妇女的就业和发展由此必然会受到影响。同时,儿童的科学全面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家庭和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而言,公共托幼机构对他们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的缺失,将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代际贫困链条的打破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当政府将托幼公共服务纳入公共服务政策框架,更多地担负起对托幼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更多地调动政府和社会的资源发展托幼公共服务时,妇女发展与儿童发展二者是可以兼顾的、不矛盾的、双赢的。
3.2国内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理念就很先进,非常重视托幼公共服务对解放妇女劳动生产力、解除妇女后顾之忧的作用和意义,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将此目标与婴幼儿发展作为托幼事业并行不悖的重要目标。相应地,在相关基本概念的使用上都更多地使用“托幼事业”“托幼工作”“托幼组织”“托幼园所”等词汇。如 1952 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教育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尽管没有单独规定托儿所的目标任务,但与幼儿园同样,托儿所天然地负有减轻母亲的婴儿照料负担的责任和作用。1956 年 2 月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今后将有更多的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工作,为帮助母亲们解决照顾和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应当按照“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和“又快、又多、又好、又省”的方针,积极发展托儿所和幼儿园。由于中央大力发展托幼事业方针政策的指引,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我国托幼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大量多子女妇女就业解除了后顾之忧。195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就提到,“公社适应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创办了大量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集体福利事业,这就特别使得几千年来屈服在锅灶旁边的妇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而笑逐颜开”。
4 社区范围下幼托体系改造策略
在老旧小区的实地现场调研和测试中发现,由于居民大多以原住民为主,因此对社区的融合感和认可度相对较高,但普遍认为缺乏居民活动和交流空间,人车混行所引发的危险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非常明显。从健康社区的角度来看,绿化率低、人均健身面积不足、没有提供给居民的活动交流场所、园区内道路景观规划欠缺,人车混行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引入立体停车概念,将社区空间还给居民,沿园区边界处设置环形健康步道,采用健康环保的材料制成。在园区中心设置一系列集装箱,赋予每个集装箱以不同的功能,提供幼儿玩耍等功能空间。为居民提供休息交流空间,提升人们的精神健康和对社区的参与感。集装箱可局部用玻璃做成透明质感并结合绿化设置,使居民在享受功能空间的同时又能拥有良好的景色。
此外,园区内首先要格外重视无障碍的设置,使儿童从进入小区开始到入户全过程实现无障碍。通过不同集装箱的功能处理,提供一个托幼的场所,同时集装箱的组合结合安全保护设施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攀爬玩耍空间,再加上园区周围的健身步道,真正的从从立体化角度满足各类人群需求,实现社区的全民参与。
结语
本文对社区下幼儿空间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如何构建健康社区、如何打造适合儿童的社区空间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对老旧社区的改造以及推动健康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该建设是一项需要时间来不断探索的工程,如何将老旧社区改造成真正的适合幼儿居住的健康社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其建设方法和构建模式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鲍勇,龚幼龙,玄泽亮,陈冬冬,张惠琴. 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建设[J].中国全科医学,2005,(23).
【2】沈瑶,杨燕,木下勇,等.参与式设计在社区设计语境下的理论解析与可持续操作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8(S1):17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