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中心幼儿园
摘要: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主要集中在对于其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论文从幼小衔接活动中行为习惯培养需要出发,对于生活准备、学习准备活动的习惯培养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日安排落实培养生活习惯、各项游戏活动培养学习习惯、社交活动塑造社会交往习惯的习惯培养策略,作为推进幼小衔接活动的重要教育依据。
关键词:幼小衔接;行为习惯
幼小衔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学生在发展领域必须要面临的一个客观学习需求。幼小衔接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心理的准备,也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生活自理技能的学习等。在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幼儿园阶段是担负了一定的教育职责,且在幼儿园的一日安排活动中,无一不透露着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有效引导。因而,行为习惯培养在幼小衔接活动中应当呈现出显著的成效,并形成既定的操作模式,作为幼小衔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
幼小衔接活动中行为习惯培养需要
幼小衔接活动的行为习惯培养,主要还是为幼儿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还指出,入学准备包括身心准备(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生活准备(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社会准备(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学习准备(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其中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生活准备阶段,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应当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因为相比于学前教育,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小学教育则明显不再进行保育工作。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大班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因诸种因素所致,没有完全做好生活准备,致使其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尤其是初期,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学习困难,不仅为其产生了即期消极影响,而且更严重影响了其对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愉悦体验。另一部分则是学习准备活动,需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又包括了诸多行为习惯。可以说,幼小衔接活动围绕这两方面有效展开。在学习习惯方面,应有意识地通过不同内容、方式的大班教育,引导幼儿形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而在行为方面,出于幼小衔接考虑,尤其应培养大班幼儿不迟到、不早退,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其杜绝未经教师同意或未等下课铃响便随便出入的不良习惯。
幼小衔接活动中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日安排落实培养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幼小衔接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之一。为了使得幼儿在进入小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入学校按部就班的生活,并且适应以集体为主的生活,合理调整自身在校期间的心理状态,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就要通过一日安排的具体设计、实践活动,来调整幼儿的状态。
一日安排活动首先应当定时定点、要求明确,通过强化各项活动的时间概念,引导幼儿按时按点、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培养幼儿的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以帮助幼儿适应规律的小学生活。同时,一日安排活动还应当明确规则,引导幼儿在各项规则当中完成各项具体的活动,并给予明确的奖惩,树立起幼儿对于规则的敬畏感,以引导学生对于未来的小学生活更加适应。一日安排活动中,小班学生应当更加注重对于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习惯的养成,中班、大班的幼儿在一日安排中则更要注重引导幼儿自己养成按时完成某项活动或顶点完成某项活动的习惯,这样幼儿的幼小衔接活动会更加流畅。
各项学习活动培养学习习惯
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建筑区活动等活动当中,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当中,幼儿教师要通过程序的引导,来帮助幼儿明确游戏活动的顺序、规则,这也是一种侧重于学习习惯培养的活动;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一定的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收尾活动,最终形成对于幼儿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两方面的培养活动一起展开,最终就能够全面达成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前整理好自己所要使用的美术材料,如画笔、纸张等等,在过程中,为幼儿整理好美术活动操作的先后顺序,明确陈述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美术活动结束之后,叮嘱幼儿整理好工具,收好自己的画作,以备未来的展示等。通过这样的行为逻辑训练,幼儿很快就对于学习活动的顺序、流程熟稔于心,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幼儿教师将行为引导教学活动融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习活动的习惯,明白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在小学阶段就再也不用重新树立相关经验了。
社交活动塑造社会交往习惯
行为习惯不仅仅包括幼儿自身管理的习惯,同时也应该包括对外交往的良好习惯等。在幼儿园阶段,各项幼儿园安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进行广泛社交的场所,在社交的过程中,一些社交礼仪、基本交往习惯等,都需要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幼儿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应当在操作中进行斧正。通过这样的社交活动的调整与塑造,幼儿自身社会交往的习惯会逐步养成,对于其未来进入小学时快速融入工作与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此方面,可通过适当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强化个人认知与情感体验。例如,为使幼儿在就读小学后能尽快地适应每周一的升旗典礼,幼小衔接时,可开展“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五星红旗”等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组织幼儿通过网络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进行模拟等。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在日常幼儿自主活动、交往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语言交往、个人状态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充分了解幼儿基本的社交行为习惯、特点,以及社会交往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度的在幼儿活动之前为其介绍日常的社会交往习惯,如何礼貌的进行表达,如何有效倾听,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沟通等问题。通过小班的观察,中班的引导,大班的优化,大部分幼儿都能够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从而更好的融入到小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去。例如,相对于幼儿教育,小学班级规模较大,对团队意识有着更高要求。对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可频繁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以在相关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培养。
三、结语
通过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调整和安排,相应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完成生活习惯培养和学习习惯培养的工作,使得幼儿在自身的习惯上能够与小学教育活动同步,从而实现顺利的过渡到小学阶段。因而,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内部各项活动的设计,并且保证相应活动的顺利完成,这样,幼儿只要按部就班完成各项活动,就能够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
参考文献:
“幼小衔接”辅导班热潮下家长“学前焦虑”转化路径[J] 姚丽娇, 林区教学. 2018,(10)
让“星星卡”在课堂中闪光——巧用“代币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 李媛, 亚太教育. 2014,(02)
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能力的对策[J] 张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3(03)
作者姓名:李欣颖,出生年月:1992年3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广州,学历:本科,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中心幼儿园,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邮编:511400,研究方向: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