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宁县五谷幼儿园 福建三明 354400
注:本文系2019年度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申报课题《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KT--19096)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 在学前教育幼儿学习的五个领域中,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美育教育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幼儿的音乐对于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平安协调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时不时地显露出幼儿不同的音乐心情,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节奏活动;组织指导
音乐作为学校艺术教学的分支,在教师细心呵护下,孩子健康、全面、和谐、平安的得到进步与发展。而节奏是乐曲的最主要部分,任何声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对孩子的节奏练习,需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通过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的方式,渐进地对孩子开展训练。
一、体验感知音乐节奏(适宜幼儿三至四岁学习)
教师应注重对声乐艺术教育自然渗透与融合,让小班孩子加入到音乐艺术的学习氛围中,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小班孩子的音乐节奏感相对较弱,对音准也缺乏概念。教师要把舞蹈、歌唱、演奏、音乐游戏、欣赏等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能够加强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如儿童音乐游戏《拍手点头》,让孩子体味歌曲旋律的快慢,韵律《身体音阶歌》,用身体部位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奥尔夫音乐《沙沙沙》,可以设计新奇的器乐服饰,把儿童舞蹈作为基础,并将儿童舞蹈中要凸现的人体部位恰巧是音乐器乐安装的地方。当小朋友在练习舞蹈时,安设于孩子肩部、手臂、腿上和脚上的乐器将会产生有趣的声响,吸引幼儿的兴趣,从而感受节奏的有趣。
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教学,来让幼儿多感官感受音乐节奏。小班幼儿对乐器非常感兴趣,喜欢敲敲打打。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敲敲打打,让孩子爱上乐器。教师应利用小班幼儿喜欢重复听歌曲的特点以及幼儿好模仿,有意识地在音乐中进行探索研究,采用声音和画面的有效结合,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模仿不同的音乐节奏,玩中学,提高幼儿的整体音乐素养,并有意识的训练幼儿的歌曲常规,才能为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艺术基础。
重视音乐欣赏,音画合一
任何音乐教学,都应该建立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把欣赏音乐作为重难点。既然儿童年纪较小、专注力不强,容易受外部的各种因素负面影响,那么如何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儿童在享受音乐得到愉悦的情感感受体味,将成为关系到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艺术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以激发孩子们能够从各个视角来体会音乐的多样性。如:《变变变》音乐和吹画结合,在玩法上增添趣味性。在《棒棒糖》中,采用踩点画画,根据音乐画出相应的点或线,然后从简单的事物入手,熟练后就可以根据音乐画出一整幅画面。一组简单的乐动图,可以锻炼反应能力,想象力和线条的应用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开展师幼互助、幼幼互助、亲子互动等等活动形式,来感受指尖下的音乐律动,能够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以及手眼协调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积极模仿,感知体验。
对于小班年龄特点的幼儿,感受与体验音乐也就变得格外重要。所以,在音乐欣赏的教育中,老师必须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模仿并感受感知音乐。例如,使用音乐《拍拍放放》来帮小班学生轻松立常规;跟随音乐《认识方向》在游戏中识别上下左右;在《拍蚊子》的歌曲中,幼儿利用手拍报纸和撕报纸感受体验节奏旋律的长短;音乐《布谷鸟》在游戏中,小朋友采用了亲子交流互动的方法,通过拍手、拍腿、拍臂、扭腰、跺脚以及利用杯子等各种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不但体验了节奏,还感受合作的乐趣。当然,儿童还可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可以使儿童充分感知体验音乐旋律,因而促进了儿童想像力、创新力的开发。
二、系统训练音乐节奏(适宜幼儿四至五岁学习)
中班的孩子都喜欢演唱且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表现欲,这是训练孩子音乐歌曲表现力的最佳阶段。通过前一阶段节奏练习,建立了孩子对乐曲的基本认知后,教师积极地应加入系统、专业的乐曲练习。
(一)认知训练,夯实基础。
在小班的音乐节奏练习中,孩子对音乐的高低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中班阶段,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音符的理解认知。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声符以及八分声符。音符是相当抽象而且儿童不容易掌握的。所以老师在指导过程当中,应该采取游戏性、趣味性、多样化适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各种动物的叫声和音符相结合,把抽象的音符用“语言化的节奏型”来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
(二)组合训练,灵活多变。
通过练习各种时值的音符,对于不同音符的配合便成了孩子对于旋律更深一层的练习。学习组合类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的选用孩子耳熟能详的歌儿,在游戏中进行节奏组合训练。比如,在著名歌谣《王老先生有块地》中有这么一段:11 1|11 1|11 11|1 0|,就是这么唱: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在短时间内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增加幼儿活动的获得感,从而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组合的兴趣。
(三)实践锻炼音乐节奏(适宜幼儿五至六岁学习)
大班的孩子能较强地体会音乐中的情绪情感,对音乐中的节奏比较敏感。应当充分发掘孩子音乐的潜力,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表现力、创造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儿童艺术的基本内涵与特点明确提出:“在大力支持、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项艺术活动并大胆彰显个体的同时,教师应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表达技能和技巧”。但声乐技艺的练习也必须要适度,要发挥声乐的潜在功能,以陶冶情操,启迪创造力。
(一)音乐教学活动——学有所用
教师既要注意的将音乐节奏教学活动纳入到孩子一日生活中,也要有意将孩子已学会的音乐旋律,经常拿出来复习巩固。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重难点的节奏前置,特别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并予以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对节奏的掌握。能力较强的幼儿,对已熟悉的音乐旋律能够合理的迁移进新学的歌曲中,并感受着旋律活动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孩子的音乐创造力,还可以带动能力较弱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二)音乐兴趣训练——激发潜能
大班小朋友已经有了二年多的音乐节奏练习经历过程,并对于在音乐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挖掘。老师可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与需求,进行多家园联系配合,使具备音乐潜能的孩子更加强对歌曲的掌握。教师要推荐建议幼儿报培训班,接受正规的,专业化艺术学习。当然,在幼儿掌握音乐技巧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情感的陶冶。
总之,音乐无处不在,教师对节奏感的培养也要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也必须作为儿童活动学习的支持人、合作伙伴、引导者。如果儿童出现了无法处理的问题,老师便可介入,老师当然也要讲究介入方式方法,可凭借儿童当时的实际情况、材料解决问题,儿童才能更好地感知、认识、把握音乐的节奏,并进一步地培养孩子的节奏能力,从而促使儿童心理情感、个人与社会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枫.关于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讨论[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3,(1). [2]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