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0 湖南省永州市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的责任也逐渐加重,其教学理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改变。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教育不能只单单看重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的培养,也要提起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所以,设置相应的心理学课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浅析高职院校设置心理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并提出心理学科教学的改革策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学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引言: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技术栋梁,一定要自尊自信,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协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这就要求高校设置科学合理的心理学教学课程,缓解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压力,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人文素养,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还并不完善。必须积极转换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个人基础,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1、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健康的心理,但是,如今大部分学生都犹如温室的花朵,从小在家人的保护下长大,几乎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危机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学校的生活相对于来说比较单纯,主要是面对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但是,这样的能力远远不能面对毕业之后的迷茫,就业的困惑,更难以适应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很容易出现压抑、焦虑的心理问题。所以,高校设置心理学课程,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冲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保持积极的状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不断促进人格的完善。
2、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专业的理论知识必须掌握牢固,培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等,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工作中突发的各种紧急情况以及各种人事变动、人情世故。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要让学生运用科学理性的思维认识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潜能,遇事冷静的态度以及处理危机的沉着,时刻关注自己、调节自己的心态,缓解不良情绪,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
3、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而部分高校的学生生活习惯比较懒散、求知欲不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比较茫然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这种状态严重背离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所以,加强高校心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学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心态,进行有效地分析并加以疏导,促使学生明白学习于这个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端正对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模式层出不穷,如果大学生想要快速地融入社会并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基于工匠精神向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中,学生不仅要不断探索知识的奥秘,发挥聪明才智,加强自己的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实现技术优化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情商,在面对人际相处、复杂的工作关系、团队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要做到世事洞明、处变不惊。而心理学课程恰好可以帮助清晰的认识自己所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现状
1、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其中某些教师会还是只注重心理学的理论教学,将学生的心理感受与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相分离,二者没有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心理教学理论缺乏实践内容的有力支撑,进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果在遇到某些生活困难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积极面对,进行有效地心理指导,对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
除此之外,某些高校虽然设有心理学课程,但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没有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导致了许多学生觉得课程内容并没有符合自身的客观要求,又或者觉得这门课程对自身的学业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无关紧要,不仅领会不到应用心理学教育的基本课程内容,反而觉得课程枯燥乏味,让学生对课程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2、心理学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来说,很多心理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采用的教学理念,比较单一。心理学教师通常在授课之前,缺乏对每个学生基本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的了解,在心理学教学活动中缺乏针对性,相关资料不丰富,无法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情景,一般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无法有一个深刻明确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对学生理解效果的测评也并不完善,根本不了解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情况,更无法针对学生某些地方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国外的针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大有成就,相对来看,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提起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开设心理学课程,但相应的研究很少,还在探索阶段,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还并不完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充分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各专业的心理学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并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即使开课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大三校外实践学习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更需要大量深入的心理辅导,来适应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等,如果无法为学生得到疏解,很可能产生很多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课程改革建设策略
1、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促使高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心理学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从自身来讲,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己对心理学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要只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将理论知识充分融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明了的体会学习心理学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发散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经历的所感受的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极大地发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利用社会中发生的某些热点新闻事件或者影视片段,映射出大众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情景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胡晶晶的影视片段。她本怀揣梦想,虽外表性格活泼开朗却患有抑郁症,那是由于父母的冷漠,导致背上巨额贷款,职场遭遇的磨难甚至后被辞退种种的一切,让她一瞬间想不开,选择自杀。虽然这个故事会让大家感到沉重,但是也会引起学生深深地思考。从而,心理学教师可以就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为学生进行剖析并加强心理建设。
2、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教师应该切实遵循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工作岗位所需的通用能力作为开发课程的重要标准,要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依托实践展开教学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任务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或者案例,充分调动积极地参与到心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课堂互动和体验,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以及心理问题,通过课堂活动、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课后评价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职场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进行表演,教师给出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现出自己的解决方式。比如,初入职场,作为新人的毕业大学生难免对新的环境有所不适应,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授课教师可以就:公司老员工总会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你做,总会附加并不属于你的工作内容,但是成就还会被掠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是断然拒绝还是忍下来自己做?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压力该怎样排解?缓解自己面临的处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判定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反应程度,并以此为根据展开职场教学。
3、加强校企合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只有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增加实践经验,才能使学生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一般来说,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接受企业管理,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实际生产岗位上,需要谨慎地进行技术操作,接受师傅手把手地教学,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认真负责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感受艰辛的同时还能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学习的成就感。在工作中,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是和公司员工同劳动、同努力、同荣誉,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切实感受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肩负自己的责任,不能因为自己错误而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这样一来通过深入企业及各专业调研,促使学生及早的了解并适应工作模式,毕业与就业接轨,提高学生日常的沟通交际能力、遇到困难挫折的抗压能力、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想提前预防或者及时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必要的展开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健康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缓解大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避免产生心理问题。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摄影大赛”“心理微征大赛”“心理演讲”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级则定期举行一次“心理班会”,并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都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某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会多样的学校生活,缓解心理压力。可能很大一部分学生刚开始胆小自卑,茫然于与人打交道,但是,经过锻炼和多种社交活动之后,逐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受到学生以及老师的肯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也能在这其中发现自己的所长,给自己清晰的定位,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加强心理建设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5、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导致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从而对心理学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更别提加强心理健康素质。尤其新生出入大学,对全新的环境、全国各地的同学、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等都觉得很多方面不适应。所以,高职院校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自身的心理状态,心理教师全面向学生介绍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求助途径。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海报、广播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网络平台也要及时进行推广教育,对网络中出现的负能量给予批评以及心理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引导大学生更加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大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就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合理设置心理教育课程,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努力使每一个大学生成长为技术、素质合格的国家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赵娟娟.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20(35):4-5.
[2]李秋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J].知识文库,2020(09):13+15.
[3]殷巧臻.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陆桥视野,2021(12):91-92.
[4]胡愈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2021(31):116-118.
[5]陈鹏悦.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作家天地,2020(2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