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138000
摘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实践,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实践能力。研究课程资源,设计主题问题,工具性学习,活动类研讨,人文化熏陶,五育落地实效!
关键词:主题问题情境创设,课程资源开发,学科融合育人。
正文
教学研究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更要打破知识和经验的壁垒,研究时代对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求,以教育方针为指引,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夯实知识基础,拓宽知识视野,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的前线中,我们要科研不辍,钻研前行!
在引领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设计初期,我先从常规教学角度设计了最初的教学学习模式。从自主学习任务单到课前预习检测,再到知识强化,课文诵读和课文分析,归纳,训练到拓展延伸。这一常规模式习以为常的变成了熟练操作!
余映潮老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提到:要懂得什么是语文课程,什么是教学策略?要懂得什么是教学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重要技能:一是研读教材的技能;二是设计活动的技能。所以,挖掘教材,开发课程,设计活动,培养素养,正是每一节语文课前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善于引导启迪!接下来的我冷静地分析各个环节,分析学情,研究课程资源,再次把深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放在了磨课的首位。一节课要体现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这节课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方法获得,能力提升,视野拓展,德育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有哪些获益?这都是教育者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一节合格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于是我依据课程标准,理清自己的设计理念,确
定为:
一、跨界融合:“跨界教育需要的是跨界课堂。从教学理念看,跨界课堂是知行合一、因学论教;从教学特征看,跨界课堂是教学相长;从教学境域、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看,跨界课堂是在真实环境中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
作为一篇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文言文学习,而应从教材文本出发,我们要开发课程资源,使课堂突破原有的文言文教学束缚,实现跨界融合学习,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主题问题设计:语文课堂的整体设计,如何能够以主题问题研讨,形成一线贯之,思路明晰的高效课堂?对于主题问题的情境创设一直是我们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专题性课题,更是有效课堂的路径之一。
于是我重新思考课堂环节,提炼设计主题问题,争取能够围绕主题问题设计,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通过文本挖掘,无论造就人才还是治理国家,都要凸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核心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领悟呢?学生要自奋其力,自至其知。合作探究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在独立自主学习充分的基础上,才能切实可行地使学生分组研讨活动有真正的落地效果!在这样明确目标后,我着手设计了前置任务单:从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包括积累点、能力点、外延点)检测,外延点积累素材等几方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实到位!
三、以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方法掌握,习惯养成,能力提升的多方位培养,达到五育共举!
初二的学生处于不太爱主动发言阶段,那么创设情境和营造氛围就很重要!激发兴趣,点燃激情!由上课伊始的文学礼物来实现,真正起到课堂激趣,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蒲松龄的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既温故知新,又起到课堂引领的作用!在学生思考后总结:外因助力成长,内因成就梦想”的结论——这一主题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围绕着外因和内因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来论述的!既然殊途同归,那么我大胆设计了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里的内容作为论据证明外因助力成长,内因成就梦想的观点!作为小组活动研讨的主要内容,既回归文本,又探究内涵;既品味语言,又体会写法;既理清思路,又挖掘本质!这些既要学生紧扣问题的活动研讨,又要有教师紧扣主题问题的引导和点拨。接着从外因内因两个角度分析文章,又以思维导图理清论证思路和结构!一线以贯之!不离主题,不离文本,从文本出发,找到依据,分析研讨,总结汇报,从而深刻领悟内涵!
教学与学习的过程永远不会止步于课本,我们还要开发更加广阔的课程资源,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工具性的学习,还有人文化的熏陶;不仅有知识能力的提升,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如何做,才能把隐性学习目标达成呢?我结合主题问题设计了外延积累的前置任务,明确了外延积累的具体要求:明确客观地提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内因和外因之间关系的观点,并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主题问题引领时,继课文文本分析之后,设计了用外延积累的材料证明自己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内因和外因之间关系的观点。通过小组研讨和交流,整理和汇总的方式,再次深入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研讨中思维碰撞,理解深刻,达成理性共识!这个过程既是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又是学思结合,学以致用,思想提升,德育树人的过程,从而实现隐性学习目标!
教学的科研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教学的艺术也是个性化的体现!所以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此!结合学生的前置任务单中外延积累部分,我设计了材料归类,把学生收集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加以分类整理,以便于学生积累记忆和学以致用!尤其在事实论据方面,先从个人成长,按照时间顺序,古今中外的顺序归类,再从国家生存发展居安思危角度归类。事实论据力求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夹叙夹议,教给学生议论文事实论据的表述技巧。这样利于学生理解,亦便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益处良多!所以在事实论据的最后,我结合当前疫情风暴下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情况,以战疫情微视频达到这一效果。真实画面的呈现,有声有色的陈述,中国力量的精神共鸣,在短短的瞬间情感的共鸣,正确的三观,端正的态度,人生的激励,家国的情怀!有效地触动震撼心弦,达到真正的立德树人的成效!于无声处润泽心灵,于细节处感动人生!
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认为,学语文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意识方法。自由的学习精神对于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以一种自由的学习态度,以及自由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才是真正会学习的方法。
打破五育边界,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功能!五育融合落地的关键在于课程融合,学科融合,知识融合,方法融合,价值融合!教学的整体设计不仅源于教材,更加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一节利于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课,不仅是书本的学习,更应该是人生的学习与成长!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课题!我们既要立足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还要深入研究课程资源和教法学法。
从教育的大视野出发,从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角度出发,从五育并举学习活动育人出发,教育是一门永远的追求与艺术!前行之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坚守初心,去除自身的倦怠,又要耕耘不辍,突破教育的瓶颈!我们坚信:犯其至难,图其至远,为者常成,行者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