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农业农村站 广西柳州 545500
摘要:黄曲跳甲虫,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之一。文章通过黄曲条跳甲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入手,分析现阶段在黄曲条跳甲防治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出在防治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的主要方法,旨在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制定黄曲条跳甲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曲条跳甲;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
引言
黄曲条跳甲[Phyllotrata stiolata (Fabricius)],鞘翅目叶甲跳甲亚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蔬菜害虫,主要危害如菜心、萝卜、白菜、荠菜和甘蓝等在内的十字花科蔬菜。在我国,早在20世纪60世纪就有关于黄曲跳甲虫危害蔬菜的相关报道,而目前,其危害范围广泛,北至黑龙江、内蒙古地区,南至广东、福建地区,西至甘肃地区,东至上海、江苏地区等均有关于其危害的发现。近年来,黄曲跳甲虫的危害趋势愈加严重。因此,针对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刻不容缓。
1、黄曲条跳甲概述
1.1黄曲条跳甲的形态特征
黄曲条跳甲的虫态主要有成虫、卵、幼虫和蛹4种。其中,成虫长椭圆形,约2-3mm,颜色黑色且具有光泽;前胸背板的鞘翅上有孔状斑点,呈纵向排列,鞘翅的中央有1条黄色纵条,中部窄且弯曲,向两端延伸变粗,跳跃足且腿节膨大;卵为椭圆形,长度约0.3mm,开始呈淡黄色,逐渐变白,接近孵化时转变为泛不均匀色泽的乳白色;幼虫体长约4mm,形状为圆筒状,尾部稍细,头、前胸部位的背板为淡褐色,胸腹部为黄白色,每节都有不显著的肉瘤;蛹为长椭圆形,长约2mm,颜色为乳白,头部藏在前胸下,翅芽和足达腹部第5节,腹末有1对叉状突起。
1.2黄曲条跳甲的危害特点
黄曲条跳甲的危害状主要表现为:啃食叶片和嫩叶,在叶片上留下密集的椭圆状的孔洞,影响芽株生长造成萎蔫、枯死甚至于死亡。危害形态以成虫和幼虫态为主,成虫的危害性>幼虫。幼虫经孵化后可深入土壤12cm,主要沿着根须啃食根茎表皮,使整个根系发黑至腐烂,造成植株萎蔫甚至枯死,影响蔬菜生长;成虫以啃食叶片的形式在蔬菜表面留下虫道和黑斑,严重时只留叶脉,诱发植株的软腐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1]。
1.3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期为4-11月,高峰期为5-6月和10-11月,终年繁殖且世代重叠,发生代数在不同地区略有不同。在广西地区受到地域的影响,多达7-8代,喜高温高湿环境,多发生于春季气温回暖后,无越冬现象,平均寿命为50d。其成虫由于善跳跃的特点,在高温的环境中依旧可以飞翔,且具有较强的强趋光性、趋上性。雌虫的产卵期约1个月,产卵量约为200粒左右/头,产卵期4-9d。幼虫时期11-16天,有的可达20天,老熟幼虫可在3-7cm深的土壤中化蛹,蛹期为20天。
2、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原因分析
2.1适宜的生存环境
首先,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多为高温、高湿、多雨,夏长冬短,为黄曲条跳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其次,菜农对于黄曲条跳甲的认知存在不足,往往在为害中后期看到蔬菜叶片损伤时才能意识到害虫的发生,忽视了该虫的危害规律,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治,为之后的大量爆发埋下隐患。最后,在三江县城周边蔬菜的种植面积较大,而十字花科又占据较重的比例,且常年连作的农耕特点,为黄曲条跳甲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食材,造成其大量的繁殖与扩散。
2.2过于依赖化学药剂的使用
在有害生物的防治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制约性,大多数的菜农多采用单一、或单一类别的化学农药,导致害虫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抗药性,甚至于在防治过程中滥用药物或盲目用药,遇到虫害就进行喷药,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会导致药物的残留和错杀天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害虫防治效率。
2.3种植技术的不完善
多数的菜农缺乏科学合理的种植知识和种植技术,未能在有害生物的防治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及时有效的在害虫的发生初期进行预测预报工作,导致害虫的防治工作缺乏稳固的基础,最终影响害虫的防治效率。
3、黄曲条跳甲的科学防治策略
3.1生物防治
随着防治技术的不断提高,生物防治逐渐成为黄曲条跳甲防治的主要防治策略之一。其原理主要是借用真菌、细菌和转基因等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昆虫进行有效防治,具有不影响天敌生存、无农药残留、无公害等优点。常见的防治方法有:在蔬菜播种后在出苗期喷洒一定浓度昆虫病原线虫或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曲条跳甲进行有效防治;又有研究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土壤进行处理后在有效防治跳甲幼虫,同时还可以增加萝卜的产量[2]。
3.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以人工捕杀和人工诱杀两种方式为主。如利用黄曲条跳甲的趋光性借助诱虫灯诱杀,在种植区内距地面1m处每隔2hm
3安装1盏诱虫灯可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又如在种植区内覆盖40目的白色防虫网,可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的侵入;又如借用黄色和绿色粘虫板可以显著提高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和诱集效率。
3.3化学防治
目前,在黄曲条跳甲的防治策略中,化学防治依旧应用最广、效率最高。为避免防治过程中害虫产生抗药性,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控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初期利用浓度为250.5-300.0mL/hm3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可有效防治甘蓝黄曲条跳甲,并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3]。又如利用1%苦皮藤素水乳剂500倍液在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的同时,还能增加其药效的持续性[4]。此外利用药剂的混配避免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同时也可提升防治效率,例如哒螨灵+丙溴磷、辛硫磷+新药剂杀甲单、氟虫腈+生物药剂鱼滕酮等等。
3.4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性出发,根据虫害的发生特点,协调并综合多种防治方式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有助于将害虫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如利用黄曲条跳甲的趋黄性和趋化性等特点,结合昆虫信息素提高黄板的诱杀率;又如借用黄板+性诱芯+鱼藤酮的组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害虫防治效率[5]。又如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料、多种蔬菜合理轮作等方法,在根源上切断黄曲条跳甲的食物来源,有效的控制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危害。
4、结语
综上所述,黄曲条跳甲作为我地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之一,其危害较大制约了我地蔬菜产量。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掌握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机制,将更有利于制定经济高效的黄曲条跳甲防治方案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荣洪.黄曲条跳甲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21, 37(7):3.
[2]黄亚川,朱青青,张皛.生物药剂防治白萝卜黄曲条跳甲幼虫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0): 73-77.
[3]王果红,刘光华,熊艺霖,肖汉祥.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蓝黄曲条跳甲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1(12):116-117+127.
[4]王连华,罗杰,黄俭,等. 1%苦皮藤素水乳剂防治黄曲条跳甲田间试验[J]. 上海蔬菜, 2021(4):2.
[5]施颖红,吴珏,郭欣欣,廖健利.“昆虫病原线虫+跳甲微管诱芯+鱼藤酮”综合防治青菜黄曲条跳甲效果试验[J].上海蔬菜,2020(06):49-50+55.
作者简介:程仙枝(1978年-),女,汉族,广西三江县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种植业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