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结节病影像诊断值得注意的问题,你知道吗?

/ 2

胸部结节病影像诊断值得注意的问题,你知道吗?

易超

营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结节病为临床常见病,是一种肉芽肿性疾病,易累及至全身多个器官多个系统,最为常见的是累及肺和胸内的淋巴结(约9成)。目前,尚没有确切定论,以明确疾病的具体病因,但考虑与遗传、生活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胸部结节是结节病的一种,多为自限性,患者经药物治疗、抑制病因等,其症状可以明显好转。少数患者因严重胸部累及现象,易诱发严重病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胸部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存在明显的表征性,但由于典型病例的增加,易和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那么,胸部结节病影像诊断值得注意的问题,你知道吗?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

其一,胸部淋巴结变化

胸部淋巴结变化是胸部结节病最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常见于胸部、中纵膈等部位,并在上腔静脉、升主动脉旁广泛存在。一般情况下,胸部淋巴结的直径在1.5cm到3.5cm之间,并且多数在胸肺部(两侧)存在(对称存在)。通常,淋巴结边缘平整、密度均匀,相邻间无浸润、融合现象。若开展增强扫描,可见结节内部强化(均匀)。现阶段,患者人数日渐增多,且病发单侧的较多,主要为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等。部分结节有钙化现象,点状分布(不规则),由于与肿瘤相似,故易被误诊为肿瘤。单侧胸部淋巴结,其性质属于阶段性淋巴结,随着病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对侧也会出现淋巴结。因此,需要及时有效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其二,肺部变化

肺内病变可分为3类,即:肺泡结节病、肉芽肿结节、肺纤维化。其中(1)肺泡结节病:主要为肺泡浸润性病变,表现为斑片状病灶(边界模糊)。影像学检查显示含气支气管像,以肺叶部位多见,亦可局限于单侧肺上叶。肺泡结节病变多呈现为弥漫状,与肺水肿症状相似。(2)肉芽肿结节:形状规则,在双肺各叶处广泛分布,直径:粟米至10mm之间,其中直径在5-6mm的结节居多。直径在1.0至1.5cm的结节,与转移瘤相似,较为常见和多发。若在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结节具体呈现为串珠状态,支气管血管增粗。单发且直径较大的结节,其病灶呈现肿块状,与肺癌相似,鉴别难度较高。(3)肺纤维化:早期难发现,进展期鉴别难度高。肺纤维化多数存在于肺泡结节部位,肺泡结节病范畴取决于纤维化程度。而且双肺外围部(肺尖至横膈)是病变广泛存在的地方。此外,一旦出现支气管扭曲、弥漫线状等,需对纤维化予以高度警惕。临床上,在对结节病进行诊断时,常因为肺部存在阴影区域,而出现误诊,将胸部结节病诊断为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转移瘤等。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也没有得出准确诊断,均在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疾病类型。

其三,气道与胸膜变化

由于结节病可累及至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合并胸膜病的胸结节病患者,在其支气管内也可以发现结节。由于结节在支气管内存在,造成支气管狭窄,有肺不张发生的风险。

胸部结节病影像学检查易误诊情况

其一,胸部结节病误诊为肺结核情况

给予胸部结节病,开展CT造影检查,其CT造影图像显示:胸部结节病的细小结节图像与肺结核肺部图像存在明显的相似度。而且,开展结核菌试验检查,发现结核菌阳性的约占1至3成,故有很大几率胸部结节病被误诊为肺结核。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结核菌复查连续数次,同时开展呼吸内镜检查或痰液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排除肺结核。若仍无法给出明确的诊断,则需开展肺结核试治疗,若未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则证明是胸部结节病。反之,则为肺结核。

其二,胸部结节病误诊为淋巴瘤情况

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通常情况下,若淋巴瘤,存在较为明显且严重的肿胀症状,其影像学检查呈现为界限模糊、黏连不清的现象。此时,开展增强扫描,可见其肿物内部有十分丰富的血流,肿物可以是囊性肿物,亦可以是实质性肿物,中部强化。若淋巴瘤存在于肺部,则其主要分布部位是纵膈胸骨,个别分布在肺门(双肺),可将其作为与胸部结节鉴别的依据。值得关注的是,局部浸润(相互)的表现,部分胸部结节病也可以出现。若肺门部位出现淋巴结,可压迫周围组织(包含亚段支气管),进而诱发肺不张症状,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咳血等症状,肺门淋巴结与中央类肺癌症状相似度较高。因此,可以给予患者行支气管检查或血气分析,必要时开展活检,以明确诊断。

胸部结节病常用影像学技术

其一,X胸平片

常用在胸廓组织、胸内组织中。由于结节密度与人体组织密度差异明显,故可以通过X胸平面,了解结节数量、大小等。当前,此项技术,已可以明确厚度、密度差异小的病变。

其二,CT

开展CT断层扫描,能明确结节在胸部分布、聚集情况,并能初步判断结节性质。了解结节内部情况,鉴别肿瘤或其他病灶。并且CT也能对结节边缘情况予以准确判断。

临床中,胸部结节病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一旦误诊,患者接受不适宜的治疗方案,不仅会错失疾病最佳治疗时机,还会对患者产生损伤,引发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医师、影像学医师均要具有丰富的影像学经验,不断学习新的影像学检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能对患者病情予以综合、全面、系统性分析,必要时开展穿刺活检检查,以明确诊断类型,以免误诊的出现,以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