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目的:观察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层级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样本均为院内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70例心内科患者,采取抽签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分析,实验组开展层级护理管理,对护理满意度、差错发生率指标汇总。结果:对照组、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对比后者优于前者,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护理管理实施层级管理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科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层级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管理;临床价值
层级管理模式需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管理目标,依据管理现状开展细化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开展差异化管理,包括职能分配、指导培训等,从而改善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升临床护理质量[1]。心内科患者多以中老年群体、危重症患者、急救患者居多,日常护理任务较重,一旦护理不当会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文章研究样本均为院内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70例心内科患者,总结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具体内容汇报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抽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录入的心内科患者70例开展分析研究,采取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5例中,17例男性,女性18例,年龄汇总≥49,≤71,年龄均值为(60.43±1.34)岁;35例实验组中,19例女性,男性16例,年龄汇总≥50,≤70,年龄均值为(60.37±1.48)岁。对比分析70例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分析,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先进护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实验组开展层级护理管理,具体实施内容汇总如下:
①明确护理安全:科室需指导护理人员提升安全意识,提前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及时开展风险管理,有效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如患者坠床、跌倒等;重视对患者各项指标的评估汇总,避免患者病情出现较大变化。
②创建层级管理制度:科室需统计所有护理人员的资料信息,依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学历等内容分级,包括专科护士、责任护士、业务护士、助理护士等,由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对各个层级设置负责人。
③加强指导培训:各个层级护理人员需在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业务护理人员应当具备护士资格证,可开展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责任护理人员需在做好自身护理工作后引导业务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评估;专科护理人员需保证临床专科护理操作。
④分层培训指导:科室依据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开展指导培训,对于助理护理人员可开展基础护理知识和操作培训,了解医疗个案;责任护理人员可开展护理监测参数学习、护患沟通培训等;专科护理人员可以开展领导力培训、应急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训。
⑤分层奖惩管理:依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创建分层奖惩制度,并明确层级管理模式工作规范,落实责任到个人,使得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明确不同层级医护人员的奖惩情况,表现优异可经晋升,表现较差需进行反复学习,考核通过后即可上岗。
1.3观察指标
①满意度数据:利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分值100满,不满意:分数<90分,比较满意:分数≥90分,<95分,非常满意:分数≥95分,三者和数据乘以100%为总满意度指标。
②护理纠纷发生率:汇总层级管理期间护理纠纷发生率。
1.4统计学意义
对本文患者例数、护理满意度、纠纷发生率采取 % 统计,给予X2值统计,对数据均开展SPSS21.0汇总,对卡方值、P值进行分析,P在0.05以下则统计学有意义。
结果
2.1患者满意度
指标统计见表1,对照组、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对比后者优于前者,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 | 35 | 14 | 12 | 9 | 74.3% |
实验组 | 35 | 25 | 9 | 1 | 97.1% |
X2 | | - | - | - | 7.4667 |
P | | - | - | - | 0.0062 |
2.2纠纷发生率
总结数据见表2,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
组别 | 例数 | 发生纠纷人数 | 纠纷发生率 |
对照组 | 35 | 7 | 20% |
实验组 | 35 | 1 | 2.9% |
X2 | | - | 5.0806 |
P | | - | 0.0241 |
讨论
有报告指出,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导致科室内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多在患者和家属的监督下开展工作,一旦出现护理不当情况会诱发护理纠纷,从而影响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信任度。所以,对心内科护理人员开展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传统的护理管理多为责任制,但管理制度不全面,易出现责任无法判定,护理质量差的情况。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临床上新兴出现的护理管理方案,其在特定条件下将科室内护理人员分级管理,依据护理人员的基础资料如工作经验、学历水平等分为不同层级,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明确层级护理人员的差异化指导和培训,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管理实施后,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均能学习到符合自身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减轻护理人员操作期间的压力,明确层级奖惩制度,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3]。文章试验指标汇总可知,对照组、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对比后者优于前者,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较高,P<0.05。所以,和传统护理管理对比,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改善临床护理质量,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提升各个职位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保证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学者研究提出,对比层级管理实施前后科室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后护理质量评估分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优于层级管理实施前,数据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的应用提升整体护理水平,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临床可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度分析。
【参考文献】
[1]曹霞.层级管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3):91-94.
[2]王倩.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胸部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60-61+64.
[3]李怀梅.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47-49.
[4]李晓晨.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06):1410-1411.
作者简介:邓莹,出生年月:1982.1.1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