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实验学校
引言
智力限制学生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听听看看,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基本不能参与。朗读能力差,不认识字、添字、漏字、跳读等现象严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与学习无关的的事,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智力限制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行为与表达方式,促进智力限制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本文主要通过课例《伯牙鼓琴》来叙述我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研究对象的情况概要
基本情况
小吴(轻度智力障碍):男,2009年出生,现就读于成都市某小学六年级。
该生拼音不过关,识记字词困难,目前能认识汉字1200字左右,基本会读已学课文中简单汉字组成的词语、句子。朗读课文,需要用手指,速度慢。会添字、漏字,不会的就跳读。书写速度慢,能抄写由简单的汉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但有时不遵循笔画顺序规则,复杂字会掉笔画。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能从文中提取信息,得出结论。语言表达能力差,达不到该年龄阶段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生活中只能用简单的词语、句子与人交流,表达不流畅,不完整,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课时,偶尔会重复老师或同学说的话,基本不举手回答问题。大部分时间,都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特别爱画画和撕纸,课堂参与度不高。
针对《伯牙鼓琴》,小吴已有的知识基础
认识文中的简单汉字,能基本看懂插图图意。
针对《伯牙鼓琴》,小吴已有经验
已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了解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伯牙鼓琴》,小吴可能的困难
识记字词困难,读不通课文,也不能完全理解课文的意思。
课堂上基本不举手,不会回答问题。
记忆力差,背诵也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伯牙鼓琴》,小吴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效注意时间短。学习方式较少,只有:听、看板书、看书,偶尔会抄写简单的词语、句子。
以口头表达为主的表达方式
朗读支持
合作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 普通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吴则和助学伙伴进行合作朗读 。 (见下表)
活动任务 | 学生活动 | 教师调控 |
与助学伙伴合作朗读课文《伯牙鼓琴》。
|
|
|
设计意图:
通过前测,我发现这篇文言文中很多字小吴都不认识。小吴在课前预习时,即使这些字单独教了很多遍,但能记住的并不多。如果让他单独读课文,那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在普通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我让小吴与助学伙伴进行合作朗读。学生活动中,第1步只让小吴读其中简单的1、2句,这样就降低了难度。第2步小吴在与助学伙伴合作朗读时,助学伙伴可以教他,并及时纠正他的错误。另外,教师调控时,我也格外关注小吴和助学伙伴,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在后面的抽生展示朗读环节,我让小吴和助学伙伴一起展示朗读。同学评价时,我引导学生给予小吴进行正向积极的评价。通过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使他产生情感共鸣,使他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更好地激发了他的学习潜能。
提供节奏标注
在朗读教学环节,我引导普通学生试着划分节奏,让小吴在助学伙伴帮下进行节奏标注。如下: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设计意图:
这篇文言文有很多较长的句子,大部分同学都不能准确把握停顿,更别说小吴了。进行节奏标注后,降低了难度,小吴和普通学生就能较好地将课文读出节奏了。
音频
在朗读教学环节,将教材文字转换成音频,先让学生听读课文。
设计意图:
小吴识字量有限,认读困难,更缺乏朗读技巧。注意持续时间短,将教材文字转换成音频,能增加他的学习兴趣。让小吴边指边听范读,不仅能听清字音,而且也能在倾听中感受朗读技巧,感知文本内容。
回答问题支持
复述
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伯牙琴声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吗?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先抽优生来回答,再抽小吴复述。
设计意图:
小吴下课时学经常跑到我面前,想跟我说点什么,但每次他只能说:“老师,我 ……我 …… 我…… 我忘了。”极不自信,表达不清。课堂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他只能听,基本不会回答问题。但有时会在未经老师允许的情况下鹦鹉学舌,会不由自主地重复别人说话中简单的或感兴趣的部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在让孩子们想象伯牙的琴声里还会出现哪些景物时,我先抽优生来回答,同学们能够答到“杨柳、白雪、清风、明月…… ”,这时候再抽小吴,他就很自信地回答了“白雪”这个词语。通过复述,小吴不仅对自己有了信心,更减少了他在下面画画、撕纸的时间,促进他更好地参与学习。
回答问题采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理解“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时,我提问:“钟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加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部分是靠语言来实现的,而小吴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低,口头表达能力差。当我引导学生利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边回答边做摔破七弦琴,挑断琴弦的动作。而小吴虽然语言表达跟不上,但他能跟着大家一起作动,加深了他对对课文的理解。
音乐渲染情绪,调动学生积极背诵课文。
在背诵积累环节,我为学生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小吴的情感体验极其简单,记忆力差,识记困难,背诵对他来说难度较大。而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一种愉悦的身心状态。因此,我让学生在优美的《高山流水》音乐声中来背诵课文。这样,学生就能获得积极的学习情绪,不仅提高了普通学生背诵课文的效率,小吴也能在助学伙伴帮助下积极参与背诵课文。
个性化作业
普通学生:抄写词语
小吴: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小吴很多字都不会写,而且书写速度慢,有时甚至不愿意书写。所以给他单独设计作业是讲故事。这样,就减少了他完成作业的抵触情绪。在爸爸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他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
评估方式:以口试为主
在期末评估中,我把小吴本课的评估内容设计为:读词语“破琴绝弦”
设计意图:
传统的教学评估以标准化考试为主,没有考虑智力限制学生的特殊需求。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尽量采用智力限制学生所熟悉的、习惯的、能够便于控制的个性化评估方式,使智力限制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期末考试时,我会根据期初给小吴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及为小吴制定的每课教学目标,单独为小吴同学制作试卷,试题以口试为主。如:读词语、读自然段、用生字口头组词、用几句话说说图意等。口试很好地解决了他书写困难的问题,也让我掌握了他的学习效果。
我的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前,我对小吴进行了大量的前测,准确摸清了他的学情 。基本预测出小吴在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在教学中,采取了以口头表达为主的表达方式,分别予以小吴在朗读、作业、答问、背诵等方面进行支持。因此,这节课小吴学习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上能较好地参与学习。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除口头表达外,还允许小吴用其他肢体行为方式等多样化的执行与表达,如绘画、实践操作、表演、拍照等。这样,就逐渐改变了小吴上课只能听听、看看的状况。现在,他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好,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参与和表达机会越来越多。能在同伴帮助下朗读课文,能举手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完成教师为他精心设计的作业,偶尔还会参与讨论……学习渐渐有了自信,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