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珲春 133300
摘要:大气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的好坏,同时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求进一步的强化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举措。在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要切实的做好监测点布设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故对于布点位置以及布点范围进行确定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项课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效果的关键点。本文主要针对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一、大气环境监测紧迫性和应用意义
大气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大气环境监测任务紧迫,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是多元的,我们要基于大气环境污染严峻形势和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前的基本工作。大气环境监测是实施大气环境评价的依据,也是开展大气环境污染预报、制定大气环境标准的重要依据。
大气环境监测将对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尤其是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依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大气环境进行评价,从而成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估报告的主要依据。
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原则
1、代表性原则
如果大气环境监测时出现无效的布点,监测所得到的数据未能反映区域内真实情况,则会导致监测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损失。针对大气环境监测来说,监测点位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在监测点位处于上风向时,可以减少监测点,在下风向时则可以依据污染监测等级适当增加点位。
2、全面性原则
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点在不同污染程度区域内的布设特点,并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或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分析,找出该区域的基本特征,以保证选择监测点位具有全面性。
3、合理性原则
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时,监测人员对于采样点的布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确保各个监测点的布设更加合理、科学,合理设置采样点的布设高度,保证采样点的监测结果可以如实的反应被测大气环境质量。
三、常规监测布点方法
常规布点法,也称为经验法,主要是针对未建立监测网或者监测数据相对有限的地区,根据已有的监测经验确定采样点的方法。其常用方法有以下这些。
1、功能区布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2、网格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3、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1、贯彻布点的全面性与代表性原则
从本质上看,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根本目标是确保采样点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特定监测范围的大气环境,这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效能的发挥以及后续数据分析、环境治理决策。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采样点的布置一般会参考检测范围内的地理气象、人口密度以及其他相关历史资料,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保证采样点的全面性与代表性。鉴于环境监测的区域面积相对较大,在布设采样点之前,决策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或者资料,将监测区域按照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并将高污染、中度污染、低污染点位的分布情况反映于监测地图上,期间需要注意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污染物复杂、工业密集区、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区域等特殊点位;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分布状况以后,决策者需要明确重点监测区域,通过增加采样点的方式,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而代表性原则的体现,需要将布设采样点的监测数值是否能够代表其对应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评估依据,同时还应当关注采样点监测任务与今后大气环境发展、空气质量治理需求之间的关联。
2、布点点位与点数的合理优化
在正确认识不同布点方法的优势、差异以及适用条件的情况下,采样点布设方案的设计人员除了关注基本原则的应用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监测任务的特殊性,合理优化布点的点位与点数。从实现过程来看,布点优化应当根据实际条件进行不断尝试,在若干方案中选择布点最少、采样点最具代表性的布设方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需要事先掌握与检测区域大气环境有关的信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把握大气环境监测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摸清监测区域的地理、气象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还应当考虑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构建服务于污染物预测的数据模型,为点位布设方法的优化提供更具科技能力的工具。最后,在布点优化阶段,设计人员需要重视区域内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特征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利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为最优布设方案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控制监测点高度
为了增强监测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应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通过科学计算确定监测点实际高度。在确定监测点高度时,要对污染源和研究对象加以重点关注。根据相关标准与要求,合理控制监测点与污染源高度差,对多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确保监测点布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确定实际高度时,还应该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周围环境受到监测高度的影响效果,促进监测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该分析当地气象状况,对气象变化规律与特征进行充分掌握。由于污染物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且在不同时段当中其影响规律也有所差异。比如大风天气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布点时就应该对风速、风向等进行考虑,确保监测点位的合理性。
结束语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大气环境监测属于重要的一个部分,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采取合理及科学手段进行监测,尤其是在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要掌握相关的规律以及特点,切实做好布点工作,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切实保障大气环境监测有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林宇涛.关于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影响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12)
[2] 李关羽.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措施的研究[J].化工管理,2020(01)
[3] 唐利军.环境监测大气的布点方法和意义思考[J].决策探索(中),2019(11)
[4] 岳小龙,李小超.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与布点方法[J].节能,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