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育德 润物无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细微育德 润物无声

杨小娜

浦江县实验小学

一、常规细微处入手育德

德育工作不能空洞无物,大而化之,而应当外化在视而可见、触而可及的一言一行中。重“大”道理,轻“小”环节,德育着眼不妥现象千万要不得。老子早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处最不经意,但却是最好的切入点。

1、规范言行,小中见大。

必须从抓学生的衣食住行这些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规范师生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的墙上贴着赫然醒目的四个字:“学会吃饭、学会勤俭”。学生用餐要求排队,要求学生饭菜要吃光,桌面要擦净,不剩一粒米,真正做到“安静文明勤俭”。虽然一件件都是小事,抓实了小事,也就养成了“大”德。

2、评比体系,细中求实。

常规管理工作,只有在评比中促进,在评比中完善,在评比中实现。我在班级里构建了从上到下,从整体到个体的评比网络体系。把《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特点,整合制定成学生自评互评细则,每周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相比成绩、比进步,相互教育督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常规评比;每月评选“文明小队”;学期评选“优秀年级组”予以表彰。

二、文化熏陶中入情育德

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甚至可以衍射校园之外,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天然功能。

1、用“绿色”的世界,陶冶情操。

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活力的花草树林,清洁卫生的校道,别致的盆景等营造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产生一种规范的体验,而且可以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热爱生活的作用。自此,学生主动投入净化、绿化校园环境工作中,建岗立制,责任承包,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逐步养成爱绿护绿的好习惯。同时提出“发挥环境隐性教育作用”的理念,注意文化橱窗的布置,让墙壁、石头说话,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绿色”校园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启迪。

2、用纯真的童谣,传唱文明。

“语言文化”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中国又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化之宗就是“诗”,而童谣是孩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以诗的形式,描写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创作形式。童谣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美丽的语言和奇妙的想象,它的质朴、纯美、真诚,使学生更加聪颖和富有灵秀。学校“育才谣”德育工程就是本着“学规范、唱童谣、养习惯”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生活,把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通过集谣、编谣、赏谣、唱谣、演谣等一系列形式予以表现。

3、用快乐的节日,塑造品格。

孩子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过节时最快乐。认识、分析、挖掘、利用“节日文化”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指导他们的休闲生活,让他们变得心灵手巧,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是我们德育工作大力倡导“节日文化”的意义所在。除了要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六•一”、“七•一”、敬老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体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外,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三、生活体验中入心育德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国外有位教育家说: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而学生就应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者。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主体的道德需求,努力践行“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

1、主体参与,释放生命潜能。

学生是感性的生命体,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的主体,是具有生命冲动、鲜活情感的人。我们教育者就应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意识是否被激活,情感需要是否被满足,创设有利于他们全面、主动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情境,增强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培养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体系。

2、亲历体验,生成道德情意。

生成在于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规范不是靠外部力量塑成的,而是在亲历体验中生成。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为他们开拓生活与活动的方式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在亲历中生成道德意志。如学生在“班级文化阵地设计”、“今天我当家”、“我学红军野练”、“当回小交警”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亲身参与,自主实践,真切体验,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深刻感悟,明理践行。教师在其中也不是“无事可干”,而是在学生亲历前,体验中及总结时,体现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感受、规范,引导他们去实践、体验,创造性地为丰富和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创造空间,让他们自己的活动中去亲历,生成道德情意。

3、实践研究,点燃创新火花。

传统德育中,教育者充当着德育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监督者,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我们要注重德育内容、方式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模式,让德育更生动活泼,更具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