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 100045
摘要:探索在儿科护理实践中运用肢体语言交流的方法。共选择91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流,观察组采用肢体语言交流。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及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内容、特点及要求,强调肢体语言交流,以利于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接受和认可。家庭成员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关键词:儿科护理;肢体语言交流;接受;满意度
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其临床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其康复。儿科护理工作复杂琐碎,涉及的相关护理内容较多,且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患儿太小,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部分医院开始尝试用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以缩小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的关系,提高患儿在治疗和护理中的配合,促进患儿护理质量和效率的双向提高[2]。
1对象和方法
1.1目标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1例小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患者年龄从0.5 ~ 7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2 ~ 10 d,平均病程程6d。观察组中男23例,女23例。1-6岁,平均年龄为(3.53 0.31岁。病程1 ~ 10 d,平均病程程5d 。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式。根据患儿情况,给予药物指导、饮食干预、患儿家属治疗注意事项,加强日常监测,并适当给予心理咨询。观察组采用肢体语言交流:①建立肢体语言交流组。根据儿科护理需求,成立肢体语言交流小组,安排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参加。结合儿科护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②护理时注意面部表情。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总是微笑着,轻声交谈,使患者感到亲切、安全、愿意合作。护理人员外表整洁,举止大方,动作轻柔,避免表现出紧张、厌恶、恐慌、恐惧等情绪,以免对儿童及其家庭造成不良影响。通过点头、微笑、拥抱和手势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帮助家属了解护理程序、注意事项并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肢体语言的使用不应过于仓促或过快,而应轻柔、缓慢,以取得幼儿的认可。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他或她会受到轻柔的触摸,这种触摸会带来舒适,保持他或她的四肢温暖,双手清洁整齐。在鼓励和支持性眼动语言的帮助下,向患儿传达表扬和认可等信息,消除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和抵触情绪。(3)定期小组会议。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护理小组会议,对肢体语言交流进行总结,对于肢体语言沟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优化护理内容和流程,为患儿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经验。
1.3 观察指数
①护理接受程度。根据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将患儿分为完全接受、部分接受、相对冲突、极冲突组。完全接受:患儿完全遵从医生的饮食、药物建议,无排斥行为和心理。部分接受:患儿能够接受护理人员的大部分医嘱,但仍有排斥和抗拒。相对抵抗:患儿只能听从医务人员一小部分医嘱,存在一定的排斥和抵抗。极耐:患儿几乎未遵医嘱,哭闹、抵抗严重。②满意度:邀请患儿家属关注医院微信微信官方号,在线填写满意度问卷,内容涵盖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方法,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评分范围90 ~ 100分)、相对满意(评分范围60 ~ 89分)和不满意(评分范围< 60分)。③不良事件:从床上摔下来、跌倒、液体外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0和Excel。计数资料(护理接受度及满意度)以使用例(%)表示,并进行χ2检验。测量数据用(x̄ s)表示,并进行t检验。P < 0.05表示实验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接受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组 | 完全接受 | 局部认付 | 更有抵抗力 | 非常有抵抗力 | 可接受性 |
观察组46例 | 22( 47.83) | 20( 43.48) | 4( 8.70) | 0( 0.00) | 42( 91.30) |
对照组(n = 45) | 17( 37.78) | 15( 33.33) | 9( 20.00) | 4( 8.89) | 32( 71.11) |
χ2 | | | | | 6.105 |
P | | | | | 0.013 |
2.2 两组儿童家庭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庭成员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组 | 非常满意 | 相对满意 | 不满意的 | 满意度 |
观察组46例 | 30( 65.22) | 15( 32.61) | 1( 2.17) | 45( 97.83) |
对照组(n = 45) | 24( 53.33) | 12( 26.67) | 9( 20.00) | 36( 80.00) |
χ2 | | | | 5.679 |
P | | | | 0.017 |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组 | 坠床 | 失败 | 液体外渗 | 不良事件 |
观察组46例 | 1( 2.17) | 1( 2.17) | 0( 0.00) | 2( 4.35) |
对照组(n = 45) | 4( 8.89) | 2( 4.44) | 3( 6.67) | 9( 20.00) |
χ2 | | | | 5.244 |
P | | | | 0.022 |
3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特殊性,护理对象以缺乏自我约束和表达能力的儿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3]。传统的通信模式过于单一。它只从药物、饮食和情感方面与儿童的家人沟通。儿童、他们的家庭和护理人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距离感。儿童对护理的依赖性相对较低,难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近年来,肢体语言交流逐渐应用于儿科护理实践中,对开展护理工作大有帮助。
肢体语言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肢体运动和表达进行的交际,具有真实性和形象性的特点[4]。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和特点,采用肢体语言沟通,以利于患儿的理解和接受[5]。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护理接受率为91.30%,明显高于71。对照组为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20。对照组为0。护理后观察组患儿HA- 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表明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护理接受度。家庭成员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护理接受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陈晓理,吴伟宏,董红霞 .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 02) : 229 - 230.
[2] 王全. 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运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 05) : 53 - 55.
[3] 李芳霞.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 ,2017,5( 12) : 67 - 68.
[4] 贾小蓉.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2017,23( 29) : 264 - 265.
[5] 代美银. 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饮食保健,2018,5( 16) : 105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