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镇箐尾小学
摘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调查之后就可以发现,小学生群体是最容易应急事件中受到伤害的群体。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急救措施。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学生无法经常的接触相关内容。小学生缺少安全意识以及急救常识。因此,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给学生传授急救措施,才能让他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及时的保护自己,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急救措施
前言:急救措施主要指的就是急救技能以及急救意识,小学生一直都是社会的重点关注内容,一直生活在社会的重重保护之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出现慌乱的情绪。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急救措施,才能让他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选择正确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急救意识。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小学生急救措施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生急救能力培养
(一)受到资源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很对农村学校都能够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练,以及心肺复苏等等一些活动,对学生的急救措施进行有效的锻炼。但是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以及基本的急救培训设备,导致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也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急救措施。
(二)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人民在急救上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浅薄。大家都认为“术业有专攻”。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正确的社会观念,才会导致人们不重视急救能力。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导致学生和教师不重视开展急救措施的培训活动。就算是参加相关活动也是敷衍了事。导致小学生缺乏急救意识,没有掌握急救措施。
缺少急救措施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病没有真正掌握生存自救技能。小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现场进行急救止血,如何给骨折病人固定等等一些问题。并且也缺少危机意识,不愿意去学习。正是由于缺少紧急救助常识与技能,才会让他们在遭受意外时常常延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失去了拯救生命的机会。
二、农村小学生急救措施的有效策略
(一)规划教学方案
只有农村学校真正重视开展急救活动,才能让学生和教师重视这一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和风险意识,才能对学生的自救能力和应急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学校就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融入紧急救助教育课。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的急救措施教育目标。保证可以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紧急救助教育时间,在开展固定的紧急救助能力教育课程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紧急救助教育实践活动,将紧急救助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和需求,选择更加适合他们的方式。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就要选择丰富多样的救护游戏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才能对学生的救护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将基础急救知识更好地普及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为了对学生的自救本领进行培养。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养成关心他人和关爱生命的意识。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急救素养,就能够有效促进整个社会人群的急救能力和意识。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想要在农村小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及机会措施,首先学校就要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小学紧急救助教育教师队伍有效的开展紧急救助能力教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对教师的紧急救助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主要是包括两种类型,首先就是专业的紧急救助教师的培训,其次就是提升所有教师的紧急救助能力。
在第一种专业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就可以充分结合急救能力的内容,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考核,审查他们的急救措施。只有教师本身具备急救能力,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关活动。选聘少量事业编制的优秀师资作为红十字会专职救护师资,对紧急救助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的充实,才能不断的建立专业化队伍急救措施教育队伍。想要提高所有在校教师的紧急救助能力,首先就要选择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如组织专题讲座、专家指导、集中培训等等一些活动。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设备,才能及时的更新相关救护知识,提高教师的紧急救助教育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三)构建紧急救助教育体系,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
想要对学生的急救措施进行培养,就不能只是在校园内部来战紧急救助能力教育。而是要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包括家庭。通过开展家校合作的方式,才能对学生的急救措施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学校能够在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给学生创建一个引导他们养成紧急救助意识与学习正确紧急救助知识的环境。借助宣传栏、图书馆、广播台、活动竞赛等等一些位置,给学生正确的普及和宣传紧急救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