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护理中的风险隐患及护理对策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本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风险隐患分析基础上的护理对策干预,对比两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护理后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隐患分析的护理对策干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完善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制度和规范,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质量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血液滤过;护理干预;风险隐患;护理有效性
连续性血液滤过主要是指临床中一种治疗各类重症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在血管通路中持续补充一定量的置换液,与血液充分混合,再以相同的速度进行超滤,以达到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和毒素的目的[1]。现阶段临床中主要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衰及脓毒症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均会导致较为严重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保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在血液净化治疗中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中的风险隐患及对策的有效性,本院针对收治的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患者80例展开了对比护理的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参照组4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1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9至78岁之间,均值为(57.45±3.55)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6例,严重心衰患者10例,脓毒症患者14例;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0至79岁之间,均值为(57.47±3.59)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例,严重心衰患者9例,脓毒症患者16例。
对两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本研究收治的80例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均符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指征,且均不存在先天性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重症监护室基础性的对症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等护理措施。
针对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风险隐患分析基础上的护理对策干预,具体如下:(1)强化科室安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规范,及时清洁、消毒和登记透析机器,将科室内的透析机分配至各个护理人员责任范围内,为患者使用透析机前后检测和消毒处理。严格管理科室的安全环境、水电管理等,防范隐藏风险。(2)强化人员管理:强化培训管理,定期组织“连续性血液滤过、风险隐患、护理、防范对策”等方面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要求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规范书写护理文书等,提高护理安全及质量。(3)强化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风险隐患的发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为患者一对一心理疏导,交代净化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出现不适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及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4)针对性护理:血滤治疗上机前,应检查患者管路情况,是否有血栓、是否通畅、血液流速,判断后告知医生再行上机治疗。患者上机过程中,若体温过低应进行血液加温治疗。随时观察静脉壶调节排气室,避免液面过低,进入气体造成报警。调节离子抽取血气时,在管路红端口垂直采血,不可进入气体,造成机器报警。若患者躁动不安不能配合治疗,需医生判断镇静或约束,若镇静,隔小时进行镇静评分,保证患者安全。临床多次观察,更换血液透析液袋后,排气室液面有所降低,并有泡沫,注意调节静脉壶液面高度避免报警停机。
1.3观察指标
针对参照组与研究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护理后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展开对比。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分)
组别 | 护理安全 | 管理制度 | 管理模式 |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 | 护理满意度评分 |
参照组(40) | 82.50±4.16 | 85.47±3.56 | 86.67±2.51 | 85.79±3.65 | 86.69±3.10 |
研究组(40) | 90.11±3.56 | 90.23±3.33 | 91.15±2.26 | 92.13±2.67 | 91.17±2.96 |
t值 | - | - | - | 8.87 | 6.61 |
P值 | - | - | - | 0.00 | 0.00 |
2.2 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
研究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相对于参照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显著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2:
表2:参照组与研究组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护理后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
组别 | 低血压(n) | 头痛性痉挛(n) | 体外凝血(n) | 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n/%) |
参照组(40) | 4 | 2 | 2 | 8(20.00) |
研究组(40) | 1 | 1 | 0 | 2(5.00) |
X2值 | - | - | - | 4.11 |
P值 | - | - | - | 0.04 |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加上老龄化的加剧,现阶段临床中各类重症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衰及脓毒症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中一般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滤过的治疗干预,能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持续性的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保障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但在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护理风险隐患事件的发生,影响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体的风险隐患如下:(1)患者自身风险:患者治疗期间由于自身严重的病情、疾病带来的不适和长时间住在ICU等因素,加上昂贵的治疗费用,极易导致患者治疗中出现焦躁、烦闷甚至不积极配合治疗的行为和情绪,这类患者的情绪较为敏感,极易怀疑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和各项操作,导致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出现[3]。(2)ICU环境风险:ICU治疗科室存在着较多的患者、治疗仪器设备,加上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尚未完全健全,无法很好的达到操作标准的卫生条件,极易引发一系列安全风险的发生。(3)护理人员的风险隐患:由于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需要较强护理技能的配合,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对于操作精准度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操作疏忽和失误极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专业的护理技能及责任意识等等,均会导致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中风险隐患的发生
[4]。(4)护理管理模式风险隐患: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无法很好的满足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需求,无法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引发一系列风险隐患事件的发生。因此,在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中实施风险隐患分析基础上的护理对策的具体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增进护患沟通,减少一系列护理风险隐患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连续性血液滤过护理中的风险隐患分析的护理对策有效性较为显著,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英,陈晨.急救流程优化联合风险防范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0):147-149.
[2]丁洁.风险管理流程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162,167.
[3]张桂梅,玛依拉古丽·阿力木.护理风险流程建立对连续性连续性血液滤过患者护理质量 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4):125.
[4]孟天政,曲广菊,隋海燕.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净化科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9):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