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材边界,探索食材在食育活动的运用—以花材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3

打破教材边界 , 探索食材在食育活动的运用 — 以花材为例

陈婉琼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122

【摘要】

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或中介的教育形态,具有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健全幼儿人格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等教育功能。食材是食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其中,花材作为一种重要又特别的食材,在食育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作为营造食育环境的载体,它带给幼儿丰富的探索空间。教师在开展幼儿“食育”课程时,积极跟随儿童视角,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拓展花材在幼儿园食育环节中的渗透与融合,打破教材边界。把“食育”教育课程和花材相结合,让幼儿感受到花材的重要性,探究如何在食育背景下,为花材的多方面运用与结合进行合理、灵活的拓展。

【关键词】食育;教材边界;食育环境;花材

如今食育成为时代话题,它不仅关系儿童的营养健康,还关乎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和文化的传承。我园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启发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营造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环境。经过规划和设计,菜园、果园、花园、养殖园依次成型,食育的“种子”从这四园里渐渐萌发。幼儿们春季播种、夏季插秧、秋天摘木瓜,冬天储存粮食,这些都是我们食育最初的“模样”。而今,食育活动在我园如火如荼开展着,小到认识食材、大到感受食育带来的快乐,都深受幼儿的喜爱。我们积极探索食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的结合,人类的成长离不开这五个方面,食育也一样。

  1. 花材美化食育环境满足幼儿对美的发展需求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以“饮食的美”和“美的饮食”作为价值追求。我们需要立足饮食美的特性,将食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在食育活动探索中,我们发现,花园这个深受幼儿喜爱又充满美丽的地方,能作为实现食育与美育融合的载体,发挥生活美育的价值,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借此推动幼儿园食育和谐发展。

(一)花艺活动的探索

美育是沟通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重要桥梁,蔡元培将美育提升到人格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高度,认为美育可以激发、陶冶人们的高尚品格,有助于改良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素质。由此,我们研发了以花材为载体的系列美育活动。

1.初探花艺活动

提起花艺活动,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用新鲜的花材搭配而成。幼儿园花园里丰富的花材,带给幼儿无穷的乐趣和探索空间,一到喜欢的花艺活动时间,他们就穿梭在田园小径中收集花材,有深受幼儿喜爱的百日草、海棠花;有造型百变的纽扣菊、金鸡菊;有百搭的波斯菊、向日葵,这让幼儿的作品形态各异、将花园的盎然生机搬进食育课堂中。

鲜花还需绿叶衬,通过学习和迁移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好的花艺作品不是鲜花的堆积,而要合理使用不同花材搭配,包括树枝、树叶、藤条等等,因此,我们在花艺活动时,将花材收集范围拓展到幼儿园里的各类植物,如:蕨类植物、七里香树枝、兰花叶、荷叶及爬山虎的藤条等等,这使得幼儿的插花作品更有意境,富有特色。

2.不同风格的花艺

中餐与西餐风格迥异的饮食文化,在花艺活动中,可以通过不同花器、色彩、造型,凸显食育中的两种饮食文化特色。花器是插花的主要依托和装饰,在进食中餐时,可选择瓶、盘、碗、缸、桶、篮,以作为风格的基调。造型方面,中式插花讲究线条的优美和姿态的自然,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因此我们多选择长条花材与圆形花材搭配搭配,并要注意不追求繁华的外形。为实现这一特点,在探索中过程,发现树枝,特别是枯树枝能够较好达到此要求,也因此深受幼儿喜爱。而在西餐时,要结合西方的花艺特点进行创作。西方花艺偏爱色彩浓艳,层次分明,花朵分布均匀,有明显的轴线。因此,我们常选择月季、百日草、大丽花、波斯菊等色彩鲜艳的花材,以达到热烈、气派的感觉。

3.枯萎的花材引入干花在花艺活动的使用

在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花艺活动热烈开展时,一次偶然,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探索空间与收获:

又到了花艺活动时间,幼儿徜徉在自然里,这时小齐指着一朵发黑的花,惊讶地问道:“它怎么黑黑的,不是红红的颜色?”他的声音吸引了更多同伴加入。

“它是没洗脸吧!看花瓣上面好多土!”园丁浇花溅起来的泥点,就像印章一样,留在了花瓣上,这细微之处,逃不过幼儿的火眼金睛。

“是秋天风太大了,把灰尘吹到花瓣上,所以它变黑了!”说着,王淳拍了拍自己的脸蛋。

“是不是我们把它的好朋友摘走了,所以它生气了!”

“可能是太阳太大了,把它晒黑了,和我一样黑!”说着,小淳拍了拍自己的脸蛋。

“哈哈哈......”幼儿显然不愿接受花儿枯萎的事实。

“花儿变得黑黑的,可真丑啊!”是啊,他们本就是来采摘五彩缤纷的花,又怎会喜欢这发黑、干枯的花。

他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猜想,希望尽快破了这桩奇案。我佩服他们的脑袋瓜,装着这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想法,真让我自愧不如!

“给它戴个帽子吧!和运动时一样的帽子,这样,太阳晒不到,花儿就不会黑黑的了”!

“还可以涂防晒霜,我去爬山的时候妈妈帮我涂了,我还很白,没变黑。”

“我们送它去医院吧,医生肯定有办法。”

“去医院打针,打了针就好了!”他们是想要救活这朵黑黑的花吗?这个新奇的想法,让我也忍不住加入。

“打红色药水的针,这样它就能变红了 !”

“对,我妈妈就有去医院打过变漂亮的针!”我惊讶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累积和迁移,想必,这位孩子有一位精致的妈妈,兴许,他知道妈妈打了美容针,看到妈妈变美的过程。

“可是,花儿没有手臂和屁股怎么打针?”

“可以打中间圆圆的地方,这样周围的花瓣都会变色。”

“打在花瓣上,那里应该是花的胳膊。”

“打到花的叶子里去,那是它喝水的地方”

“打在......”

幼儿们开启了“专家会诊”模式,激烈地讨论着“针打在哪里”的问题,想尽办法让花儿变美。我感叹幼儿这份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单纯善良的美好。

“它是不是死了?”

一道声音将大家的思绪拉回现实,现场气氛陷入了沉寂。

“那它还会活过来吗?”

我的脑袋飞速地转着:我要怎么和幼儿解释花儿枯萎了,是用比较观察?还是直接科普?还是简单粗暴告诉他们花儿不会再活过来了?

“把花朵插在水里吧,这样它就活过来了!”

“对!对!对!”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看来,是我想多了。

孩子们跳动的身影又模糊在花园中…

于是接下来我们把“枯萎的花”留在了花篮里,孩子们又收集了枯树枝、枯树叶,就这样,一瓶瓶别致的花映入了眼帘。平凡的世界在孩子眼里充满了神奇,看着原本只能默默凋零而今却又重新绽放的花,我的内心大为触动:干花何尝不是一种美!它努力盛开过,在色泽与芳香退去后,又倔强、坚韧地诉说永恒,在淡淡的疏离中,抚平我们的情绪,这样的美好,值得我们珍藏。我们习惯了葱茏之美,却常忽略这另一番景色。花开花落,于成人而言,是生命的短暂,是美好不再。而儿童却想办法让美好重现、让生命延续。

花材促进食育中的饮食美

(一)中国“饮食美”的发展与重要性

饮食美是饮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饮食活动和食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和美感特性,是一种综合性的高级形态的美。它与自然美不同,是按照人的饮食审美需要,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而创造出来的“人造美”或“人工美”。[3]中国的“饮食美”是历经悠久历史而形成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味”的观念不断推广与深化,指向了更广阔的范围,如:“韵味”、“意味”、“品味”等,这将饮食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食物的形、色往往可以使食用者对其建立第一印象,当食物色香味俱全的时候,幼儿会对其产生期待之情。而且,饮食色味调和,还可以使幼儿获得美的心理满足,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总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食育与美育的关系,回归生活,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饮食美,使其在美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能树立起审美意识,提升食育质量。

(二)花材调和饮食“色”、“味”

传统吃得好与现在倡导的“吃得好”有较大的差别,通过食育活动,我们知道了“饮食美”对“吃得好”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充分利用自有资源——花材,美化日常饮食。

首先是“色”,幼儿素来喜爱明亮、鲜艳的色彩,而花材正有此特征,因此,将花材作为装饰点缀食物,是点睛之笔,使得食物有了灵气,有了生命,而幼儿在这美的过程中进餐,既愉悦了心情,又是视觉盛宴的享受。花园种植的纽扣菊、百日草、三角梅等常作为宠儿被邀请进餐盘中。同时,幼儿制成的干花因其更持久、不易损耗,也成为妆点食物的常客。

其次是“味”,花材的应用不但只注重在食物和摆盘视觉上的美观和创新,它更能为菜肴带来特有的香气,增加菜肴的美味指数,使其更有独特的味道。如:桂花,它香甜扑鼻,是上佳的增香食材,因其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幼儿所喜爱。樱花、茉莉花、石斛花等也常用于烹饪中的提香,吃后齿颊留香。使菜肴的美有了视觉、嗅觉、味觉等多层次的表现。

花馔舌尖上的美食

中国人喜欢跟着节气时令吃饭,当中最风雅的就是花馔,以花入馔,吃的是一缕缕香气入腑。楚国诗人屈原就曾提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无论是文人骚客、富贵门第,还是女儿怡情,都以食花作为美事。花馔色泽缤纷,浓丽有之,清浅亦然。从视觉上,洒落一碟的各色花朵就能带来一般食材没有的享受。在食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花材作为配角已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于是我们开发了许多可食用的花,如:木槿花、金银花、玫瑰花、菊花等,幼儿有了新的探索方向,我园与花材结合的佳肴琳琅满目,有以下两大类:

  1. 花茶

菊花当饮品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讲的就是菊花,由此可见,古人对其的喜爱与重视。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金银花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的作用,金银花露能很好地去暑气。茉莉花茶消除疲劳,味道清新淡雅,不仅可以作为单品,还可以搭配绿茶、陈皮等,也有绝佳风味。花茶即使是一杯平平淡淡的茶,但它也尽可能的发挥了自己的价值,留住属于它的美好品味,或许只需要一口,就能够让你明白。

  1. 鲜花入菜

1.鲜花糕点

花材在美食界“百花齐放”,大家所熟悉的桂花糕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它样式漂亮,口感酥软,即使吃完了,香气还经久不散,十月吃桂花糕正是时候,含着桂花的清香,何等享受。可以想像,花材的特殊香气使得制成的各种糕点有不同的韵味。

鲜花饼,其中最为熟知的是云南鲜花饼,这是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尝遍万千美食,仍钟爱的宫廷小吃。晚清时的《燕京岁时录》记载:“四月以玫瑰花为之者,谓之玫瑰饼。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食物也。”由此可见鲜花饼的超高人气。

  1. 鲜花菜肴

古今花馔,不仅富有营养、医疗价值,且千姿百态,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审美的价值。鲜花烹饪向来不拘一格,可热炒可煮汤,最早的花馔倡导者,据考证应该是古代养生家和佛教徒,清规戒律中的素食者最容易开发鲜花的可食用性。迄今为止,鲜花入宴已成为一种风尚的生活方式。幼儿采摘木槿花做汤,油炸玉兰花,南瓜花、丝瓜花煮粥等,透着食育活动与自然混为一体的意境。

我以花材为例,探索食材在食育活动重的多样运用,不拘泥与惯例。正如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穷尽心血去寻找“活教材”,却常用惯有的例子对幼儿进行教育。文中案例所列举的:幼儿在面对一朵枯萎的花时,能感知到生命的可贵,努力留住生命的美好。在幼儿的眼中它已然“花非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皆有生命,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可我眼里这朵枯萎的花它只是花,多么遗憾呐,我并没有意识到它就是生命教育的“活教材”。食育活动涉及的食材数不胜数,同花材一样,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份“教材”,打破教材的边界,发挥教材的多样作用,与食育活动和谐发展。

【注释】

[1]程景民,郑思思.日本《食育基本法》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6):5-7.

[2]吴翠玉.幼儿园食育与生活美育的结合[J].新课程,2019.11.

[3]杨铭铎.饮食美的特征[J].中国食品,2007(17):21.

【参考文献】

[1]张秋萍.《幼儿园食育活动指导》[M].2018.4

[2]宋媛,贺永琴.食育从儿童抓起——让食育走进教育视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3]茅建民.饮食心理浅说[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杨超,詹珺.浅谈食物颜色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3,(3)

[5]房娜娜.生活美学观照下的幼儿园食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6]环宁.带孩子走进饮食美学 食育:孩子受用一生的餐桌健康课堂[J].自我保健,2013,[3].

[7]杨铭铎.饮食美的特征[J].中国食品,2007(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