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

王建学 沂源县自然资源局 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我国土地空间结构先天脆弱性和新兴城市化的重要战略目标,将倒逼我国需要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各专业领域交叉融合,各部门协调管理将成为国土资源安全的关键保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保护须遵循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不断创新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实现资源的统筹设置、分区监管,完善使用管理,加强对国地空间规划的引导制约功能,科学合理布局利用国土空间结构及生态空间结构。

关键词:国土整治;生态修复;转型思考

一、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自然生态体系改革虽然导致了经济社会取得实质性发展,但承担着自然生态体系内诸多公共服务功能下降的巨大代价,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区域内生态问题更加凸显。假如没有自然生态体系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功能,人类每年需要约33万亿人民币的社会资本补偿经济损失,这就可以说明生态体系价值。土地资源综合整治主要是指采取综合性保护措施规范设定的区域资源利用等活动,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永续使用。但现阶段各方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仍存在一定差距,生态文明发展主要指在人们经历了原始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之后,对自然界和人发展关系有了崭新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对新时代人类发展理念的全面反映,从崭新视角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

土地综合整治是对人类用地社会关系加以协调,根据客观要求以及现代技术提升水平和现实资源状况,协调配置人地社会关系,国家普遍充分考虑到了土地的综合整治问题,将之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法。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土地综合整治也步入了新发展阶段,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将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措施。

二、当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存在不足

1、整体综合理念滞后

国土空间系统是由土地的各部分间、生态与栖息地间互相联系、相互互动组成的复杂体系,必须用整体观和体系观对国土整治和生态复原工作加以整合。但在目前实施中,有关工作常常散落于几个部分同时进行,未能充分考虑整治复原对象的整体和系统化,有的还将重点项目拼凑,造成生态复原碎片化的现象明显,对保障重要地区生态产品供应能力、减轻自然环境的脆弱程度成效不明显,以至出现了边复原边破坏的结果。同时,在现有的环境整治复原工程项目执行中,仍具有注重工程布局规划建设、轻生态系统复原分析评估的趋势,并没有科学地进行所谓"保护"和"自然修复""辅助修复"或"修复重建"的具体举措,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仍需要完善。另外,从我国古代传承至今的生态管理智慧也可适当汲取,比如我国的南方古梯田、都江堰等工程中,都蕴含着传统生态伦理观和现代生态发展观。

2、理论基础体系欠缺

当前的国土整改和生态化构建修复定义系统仍不完全统一,对有关定义如国土整理、用地(国土)综合整治、用地(国土)综合整改、生态化构建保护、生态化构建复原、生态化构建复原、生态化重构等,都有截然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理论多是参考和运用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地理、经济环境地理、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等有关基础理论内容,理论基础不健全并长期落后于实际需要,特别是最先进的生态系统复原理论基础不够。近年来,基于天然的气候解决措施(Natural-basedSolution,NBS)已逐渐被视为可合理地应用气候变迁适应与缓解、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土地资源可持续使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际中。2019年9月,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措施定义为六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抗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国际行动之一,并提出要利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法,在森林、农作物、渔场和粮食体系内部实现降低污染、增加碳汇能力,从而增强抗灾能力。但是,目前美国国内基于NBS的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几乎没有涉及。

三、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转型的途径与对策

1、加强系统思维,推动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的全域推进

强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管理思想,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完整性入手,积极推动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敬畏自然规律,从传统工程管理思维逐渐过渡为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强化自然资源、环境、农业乡村和水利工程等各部分之间的合作,积极构建联署管理体系,由局部管理向系统治理的过渡。同时,突出了全域综合治理思想。伴随国家深化对外开放脚步推进,由于地域间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基本要素、人数联络快速化,地区行政性和条块式的整治修复工作已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从行政区域划分向地域协调转化,从流域分治向流域整合转化,逐渐形成了行政区域之间联防联治、流域上中下游相互协调保障等新机制,为提升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了强力保障。

2、提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激活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的意识新动力

为与构建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要求相适应,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提出加快落实国家自然资源系统重大科学创新战略,在着力形成海洋地理系统科学核心理论,引领资源深地监测、深海探索领域科研前沿,构建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系统关键学科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国内外环境整治恢复领域新理论与实际研究成果,完善提升国土整治与生态恢复的新理论系统,特别是提升景观和恢复领域生态理论、集成基于自然资源信息的综合解决方案系统,为新时期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领域的全面转型与实践,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强化科技支持,增强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的效果

在技术上,围绕着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执行、评估的多个环节,首先需要通过引进中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现代通讯与物联网技术手段,并结合可以对地面外业长期追踪监控,以形成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综合监控平台,以增强整治修复工作全过程的综合监控能力。

4、健全制度建设,筑牢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的保障基石

一是建立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按照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国土空间计划相衔接,在全域推进整治修复工作的大背景下,形成政府统筹领导的统筹组织和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整治修复工作计划和执行机制,进一步形成并健全反映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特点的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和考评奖励激励机制,提高政府统筹监督能力。二是推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健全生态建设补偿。统筹调整财税、金融、社保经费来源,稳定政府专项资金渠道,激励并吸引各方资金投入,探索利用社会投资与金融资本建立整治修复基金体系和绿色生态债券基金。逐步形成并完善黄河流域上下游、跨流域地区和政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国土整治与生态恢复的公民参与力度。对国土整治和生态恢复,在国家行政主体"自上而下"实施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补充修正。

结束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这是为了促进人类文明形式和社会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要提升,同时也是中国为应对生态退化趋势所做出的重大回应。同时得益于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实施的一批重要生态建设项目,中国的生态空间与生态修复工作获得了明显进展,森林等绿色植物覆盖率明显增加,生态功能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文杰,李红举.简析我国国土整治的目标任务[J].中国土地,2019(09):26-28.

[2]王威,贾文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J].中国土地,2019(05):29-31.

[3]于海波.县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分区研究[D].长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