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陈莎莎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6102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可以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因此,现阶段为了进一步展现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内涵,教师也应该进一步强化品格教育的渗透,综合现阶段的时代发展状况,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立足点放在进一步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上,确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深入浅出,在优化小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品格素养,让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并将在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外化为自身的实践行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品格教育

引言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开展情境化教学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尝试,以便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一些教师在情境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重视度不足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一些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需要考试,与学生的主要成绩无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整体的教学内容多是走走过场,草草结束课程的教学。有的小学教师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环节过于简单的现象,教师仅仅是对课本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个别教师甚至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讨论和阅读,导致整体的课程教学环节设计组织性非常差,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存在的难点以及重点无法深入地进行把握,更加无法谈及将品德教育融入其中。除此之外,部分小学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抱着随意化的教学态度,很容易导致小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不重要的,因此不愿意将精力和时间花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对于小学生的品格培养来说,会造成的较大的负面影响[1]

1.2情境创设的形式化

受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适当改革。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在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对于情境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深入了解,对于情境创设也缺乏深入研究,所以教师创设的情境缺乏情感渗透,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在围绕一些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无法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学生在情境中的兴趣度不高,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2.1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深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就必须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结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转变与改革教学观念,合理、科学地创新教学形式,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和束缚,从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在环境和氛围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下自觉产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生成,同样也能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的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此来为学生进行榜样示范,让学生在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下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要平等、民主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差异,以便于更好地因材施教,从而在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2]

2.2融入生活化的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多媒体信息工具。这些多媒体信息机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便捷性的优点,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能够将这一工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中进行良好的运用,就能够为学生提高自身道德法治意识带来巨大的有效帮助。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的时候,教师可通过播放、展示一些经典的案例、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视频等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的面对教材,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在进行“让诚实伴我成长”的课题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一些教学案例,如“小强在骑车上学的路上不小心撞到了一辆轿车,而车主当时不在,他怕耽误自己上学而写了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尊敬的车主,我是xx学校的一名学生,叫小强,今天中午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我无法及时赔偿,请联系我,我的联系方式是xxx。对不起!’结果车主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表扬他这种诚实的品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对学生进行提问“你怎样看待小强的行为?”学生会回答“小强的行为是诚实的表现”“小强很棒”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类似“我们在商店买东西回到家之后,发现售货员多找了几元钱,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目光引导至课堂学习中来,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养成各种优秀正确的道德法治意识,这就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和学习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帮助,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人才。

2.3巧妙利用家长资源

家庭对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是不可替代的。是学生家庭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最初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大多来自家庭。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家长资源,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家庭的熏陶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最宝贵”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自己的母亲,听母亲讲述怀孕、生产、哺育的过程。怀胎十月的艰辛、生产的剧痛、月子中的难眠、哺育中的劳苦与焦虑……通过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学生不仅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还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珍贵。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身边亲人的离世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死亡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某位亲人去世后自己的心情、家人的表现等,让学生珍惜和亲人相处的时光,珍爱自己的生命。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弘扬优秀家风”一课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寻不同历史时期的家风内涵、提炼自己的家风,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优秀家风,从行动上传承中华传统美德[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进一步优化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品格教育,除了加强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和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展开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加强互动,这样才能够在给学生进行普法的过程中也强化他们的品格教育,让他们成长为素质教育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侯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品格教育[J].学周刊,2022(07):115-117.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53.

[2]杨亚玲.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品格教育[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五).,2020:153-154.DOI:10.26914/c.cnkihy.2020.004579.

[3]张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