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
【摘要】 本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阅读部分,话题是“地震”,各项语言活动也是围绕地震展开。根据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在本话题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相应的单词和短语,通过阅读训练任务,学生养成能快速、精准地掌握文本信息。
【关键词】自然灾害 ;地震 ;设计意图; 思维品质
地震作为自然灾害里不可避免的灾害之一,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频发,且震级不同,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也不同。尽管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预警措施,但是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仍然不容小觑。作为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本课,掌握相关的防震小技巧,以及在遭遇地震后,能够积极地自救,并有向灾区人民献出爱心的思维品质。
一、学生分析
本次开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阶段,并没有完全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模式,所以他们在获取英语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特别注意将课件设计得更加形象、具体,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他们多参与、多表达。希望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以便在课后的拓展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阅读部分,话题是“地震”,各项语言活动也是围绕地震展开。作者在这一部分具体描写了唐山大地震震前、震中、震后。作者按照地震发生的时间,具体描述了震前一些不平常的自然现象及动物的反常情况;地震来势汹汹,并在顷刻间将城市夷为平地;灾后人民勇敢面对现实,积极抢救和重建工作。高一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6岁左右,所以对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认知是较少的。地震,作为自然灾害里较为严重的一类,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学生对地震的求知欲是强烈的。而作者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震前一些异常现象,懂得在震中如何避险,以及在震后献出爱心。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了唐山大地震震前,震中以及救援的过程。根据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在本话题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相应的单词和短语,通过阅读训练任务,学生养成能快速、精准地掌握文本信息。由于唐山地震发生在1976年,时间相对久远,学生难免会陌生。为了引起共鸣,我将另一地震事件——“汶川大地震”与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熟悉感。本课希望让学生通过对地震的了解,掌握一些防震小技巧,养成如何帮助震区人民灾后重建,献上爱心的思维品质。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看图片,由自然灾害这一话题延伸到地震这一话题;
2.由震前,地震带来的破坏,灾后重建三大线索为引导,将文章划分为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精读地震爆发的过程,并配以图片,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3.完成阅读后,将文本进行拓展延伸,设计讨论话题,即:当地震发生后,如何帮助灾区人民进行灾后重建。并提供相应图片和短语,帮助学生完成讨论任务。
4.作业的布置:由上一个讨论话题的任务作铺垫,学生已经对如何帮助灾后人民这一表达有了较深的认识,所以我以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和希腊发生的地震为题,让学生写一封慰问信,表达他们对灾区人民的关心。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引领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指导地震震前预兆,地震带来的灾害以及灾后重建的过程。再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对文章进行复述,最后学生自己去总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4mins)
Before we go to the text, I will show some beautiful scenery pictures about De LingHa. The last picture is on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sand storm, which can be used to lead to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by raising a question: What are the other disasters in the world? Seeing the picture of the Wen Chuan earthquake, we go to our topic of the text. 设计意图:在设计导入时,我利用了青海地区高原这一特性,由沙尘暴这一自然灾害进行导入,再由学生较为熟悉的“汶川大地震”引入到本课的主题《唐山大地震》,引入占用了4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做好心理准备,也为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铺垫。
Step2. Reading tasks. (24mins)
Fast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pide the essay into 3parts by the three words-signs, damage and recover.
Careful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by doing some exercises.
Exercise A:
A. The water in the wells ____and____.
B. Well walls had ____ ____in them.
C. A ____ ____came out of the cracks.
D. The chickens and pigs were too ____ to eat.
E. Fish ____out of the bowls and ponds.
F. Mice ____out of the fields.
G. At ____am on July 28, 1976, people saw ____ ____ in the sky.
Exercise B:
____of the nation felt the earthquake .
A huge crack that was ____kilometers long and ____meters wide cut across houses.
In less than ____minute , a large city lay in ruins.
____of the people died or were injur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injured reached more than ____.
All of the city’s hospitals, ____of its factories and buildings and of its homes were gone.
Exercise C:
Teacher: How the army and the rescue workers helped the people in Tangshan?
Students:NO1: The army organized teams to dig out those who were trapped and to bury those who were dead.No.2: Shelters were built for survivors whose homes had been destroyed.No.3: Fresh water was taken to the city.
设计意图:在设计阅读任务时,按照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地震发展的过程,我将阅读设计成略读和精读两个部分。略读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精准把握文章的主题;而精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按照“震前”、“震中”、“震后”这一线索具体了解文章。
六、教学反思
在开设本课时,我要求学生进行了提前预习,提前听写了本话题的单词和相关重点短语。在设计课件中,我根据地震发展的过程,放置了相关的震前、震中、震后的图片,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图片线索更直观、具体地了解地震,从而学会如何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切,如何献上爱心,最后完成本课的话题作文。
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展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逐层次阅读文章,由略读到精读,使学生了解到了地震的震前预兆,震后如何帮助灾后重建家园、献上爱心。但是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设计精读的过程中,我连续设计了两个填空题,这会让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型有些排斥,如果设计成连线题,展示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在最后一个讨论话题时,可以适当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联的短语,在这些短语的辅助下,学生的讨论活动及下节课的写作活动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