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以学为中心”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教学研究

余佳

广东科技学院 523000

摘要:《包装设计》作为一门覆盖色彩、结构等视觉语言和材料、工艺等技术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而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说教,显然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而在“以学为中心”背景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应加快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人才提供支持。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以学为中心”建构的教学新理念,进一步基于“以学为中心”视角,研究《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旨在持续推进《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发展。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化的宏观教育环境中,“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在教育实践中推广应用。在现阶段,我国产品包装行业发展迅速,使得包装设计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但基于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包装设计人才,往往会局限于美化装饰、平面设计角度进行包装设计,难以满足当前包装岗位工作要求。因此,加快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以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包装设计专业人才,这样既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地,又有利于包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鉴于此,本文研究“以学为中心”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意义和教学实践指导价值。


1.“以学为中心”建构的教学新理念分析

“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是以生本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其中的“学”不仅仅指学习,还包括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展开有效的课堂自主探索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等,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1]

长期以来,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往往按照教学大纲进度要求,沿用传统说教式的理论灌输方法,片面强调课堂讲解效果,在此过程中虽然有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但尚未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育更是缺乏,使得学生难以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包装设计人才,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而“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才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而是“学”[2]。在教育理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不得局限于课堂教学平台,而是要以学生为主题,通过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方式来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艺术设计鉴赏能力,以此提升《包装设计》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发展夯实基础[3]


2.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重构《包装设计》课程体系

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为确保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内容,应对《包装设计》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设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绪论内容,具体包括简要介绍包装的重要作用、包装印刷材料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包装设计中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趋势等,旨在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包装设计》课程的知识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知识学习活动夯实基础[4]。同时,考虑《包装设计》课程知识内容较多,还可以结合包装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重新建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重难点,具体划分为包装基础篇章、三维效果篇章、包装工艺、案例实战篇章四部分。以包装基础篇章为例,教学内容的重构,应适当地增加文字、编排、字体设计等内容的教学比重,如此才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包装设计实践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有利于学生包装设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

《包装设计》课程中包含大量概念性内容,应通过具体案例方式将抽象概念知识点直观化、具体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包装设计》概念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保证学生高效学习《包装设计》课程知识。以包装历史发展进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增设互动环节,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物品包装通过多媒体分类展示在学生面前,且要辅以教师简单的语言讲解,使得学生被动画课件快速吸引注意力的同时,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深化理解和内化《包装设计》课程概念性知识。同时,为帮助学生强化《包装设计》概念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在授课结束之后,将相关的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上传到特定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巩固复习,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但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课堂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以具体的《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才能大幅度提升《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2.3优化课后评学

优化课后评学是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效果。在实践中,课后评价不局限于学生《包装设计》学习效果的评价,而是要将评价贯穿于《包装设计》课程课堂教学全过程。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在此过程中,应针对课程内容或者《包装设计》实践项目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便于学生针对性地提升自我,最终有利于学生包装设计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评价,互相指出对方在包装设计项目中的不足与缺陷,并要肯定对方在项目设计中的优点,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存在的缺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包装设计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参评,教师应对学生的包装设计成果进行多角度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并要提供建设性意见,才能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以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为例,在系统地讲解文创产品设计元素和资料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市场中的文创产品包装,并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设计。待学生设计文创产品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互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缺陷,并要学生展开自我分析和反思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完善文创包装设计。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设计成果,从创意表现、设计效果、完成情况等进行多方位点评,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升包装设计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对《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并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同时要优化课后评学,才能全面提升《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包装设计专业人才,为我国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罗莹.“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品牌包装策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绿色包装,2021(10):48-51.

[2]刘方义.服务设计理念下的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设计――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2):36-37.

[3]熊慧芳,宁晨,贺雪岚.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5):22-23+26.

[4]宋雨林.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大观,2021(08):121-122.

余佳(1995-1—),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学历,广东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产品设计,523000

基金项目:广东科技学院202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GKZLGC2021163

广东科技学院校级一般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东莞城市家具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GKY-2021KYYBW-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