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市第一小学 贵州省毕节市 551500
摘要:农耕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进一步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确保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落实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农耕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围绕研学游的教学方式,以小学农耕文化研究为目标,探究了“整合周边农耕文化资源、构建课程实施体系、开展课程评价,总结实践经验”等三点策略。
关键词:研学游;小学;农耕文化
研学游:又称研学旅游,是一种将学习与旅游相结合,以教育为目的的文化旅游活动。在课题中指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集体旅游、实践的方式,在农耕实训基地中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学生对农耕文化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实践体验、资料收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一、整合周边农耕文化资源
农耕文化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本课题指让学生参与农耕活动,在部分植物、花卉、果蔬、食用药材等的种、管、收、用等体验活动中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认识农业农村。笔者认为这一点需要教师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科学地开展相应的研学活动,以周边农耕文化资源为基点,不断探索农耕文化资源的有效性和整合性。
例如:农耕文化带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点的地域文化。南方北方,各有差异;东部西部,各具特色。我们经常说到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等等,都表明了农耕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在整合周边农耕文化资源上必须要以学生认知为基础条件,通过学生认知能力来有效地选择农耕文化。如小学阶段的学生重点以认识和简单操作为主,教师可选择植物种植与认识等活动,而非嫁接等复杂性活动。另外,笔者认为整合周边农耕文化资源也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目标,在学生能力成长的同时加大农耕文化投射力度。农村广袤的空间及随处可得的自然资源都可有效应用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农耕文化学习兴趣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对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应注重利用农村教育资源,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通过农村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自制农耕教具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课程内容开发研学游活动
通过课程内容建设积极开发研学游的农耕文化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会合作,勇于担当,学会生存,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围绕课程内容的基本内涵,学校方面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发展性,以农耕文化为基点探索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特性来有效强化研学游活动。
在建设课程内容方面,包含理论学习、种植实践和综合拓展三部分。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解、自主探究多种途径学习农耕常识及种植技巧等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实训基地进行种植实践;用阳台种植、经验交流、产品交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拓展,助推农耕研学课程向纵深发展。构建课程实施体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构建教师、学生农耕研学共同体,促进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完善课程实施体系:以实训基地为主阵地,对魔芋、花卉、果蔬、食用药材等种、管、收、用的实践研究,在科学对比、查阅资料、交流探讨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探究研学等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索课程资源的统整与重构策略,初步形成课程实施体系。在反复实践中反思、总结,完善课程实施体系。
三、开展课程评价,总结实践经验
开展课程评价,总结实践经验,形成课题研究成果,适时推广运用,助推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课程评价包括以表现性为主激励性为辅。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遵循实践研究的过程性、多元性、反思性、激励性等评价原则,关注学生在农耕研学实践中的参与态度、合作探究精神,形成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
另外,课程评价除了总结实践经验外,也要强调激励性,在学生独立完成一件自己初次做的事项时,教师要给予赞美性的评价语,以鼓励学生要多做好事、多做有意义的事,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激励性评价的周期性也可以以特定的实践为基点,如某一学期初始、某一星期初始、课程学习的某一章节初始中,教师都可以作为周期性评价的起始点, 通过连续性的评价记录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成长,而围绕学生能力成长的实际情况再加以客观分析,确保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而保障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
总之,将农耕文化与学生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农耕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参与农耕活动,在研学游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生活能力,并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农耕文化课程内容,构建农耕文化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曾惠华.在小学中高年级研学实践中渗透农耕文化教育分析[J].智力,2021(28):34-36.
[2]龚一帆.刍议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农耕文化研学旅行活动[J].智力,2021(03):29-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