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浙江杭州 310023
随着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困境儿童保障意见的落实及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的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谨遵习近平“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重要指示,努力践行、开拓进取,在儿童问题上主动作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工作。利用专业和资源优势,为低保家庭的脑瘫儿童及智力残疾儿童及其所在家庭提供养育安置、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养育指导等服务,拓展服务功能,推进机构转型发展,努力做到解困一个困儿,帮扶一个家庭。
发挥兜底职能 主动承担职责 国家已明确儿童福利发展方向,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惠及困境儿童、家庭困境儿童和问题儿童等制度,实现适度普惠的福利保障和服务供给。儿童福利机构是孤儿等困境儿童保障的专业机构,是受民政部门委托代替党和国家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育任务的载体。需要深层次地理解机构在养育困境儿童的责任上,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兜底保障职能做实、做细、做好。在机构的服务内容、形式、措施、机制等等各方面尝试作出调整,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拓展服务对象,将职能延伸至机构外的低保家庭的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服务上。积极、主动地承担这部分儿童的抚育安置、教育康复、家庭指导等服务内容。
拓展延伸功能 保障困境残儿 为了尽早减轻低保家庭中脑瘫、智力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解决儿童家庭的负担。儿童福利机构增加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的职能,服务延伸至政策制定、经费保障、服务提供等内容。针对低保家庭中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以及家庭的困境,积极利用院内外资源,创新服务措施和内容,不断提升服务儿童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建社工统领“大服务”体系。儿童福利机构纵向由社工科牵头,联合医疗、养育、康复、教育科室协同,形成评估团队,评估儿童全面需求。横向开展抚育、教育、康复、医疗全纳服务,覆盖全院儿童。以走班服务、服务进组等形式,灵活配置服务人员,使其成为“一专多能”全科服务者,构建康复、特教全覆盖的全纳融合服务体系。
(二)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依托儿童福利机构内的社工、心理咨询师、教师、医生、康复师、育婴师专业人员成立“金盏花”专业团队,每个专业选派两名人员,专业条件要达到中级以上职称或是在相关专业上工作十五年以上,组成了以机构院长为团队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共计十四人专业团队。“金盏花”团队设置了组长、副组长、各专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制度,规定了服务的具体内容,制定了工作标准。“金盏花”团队凝聚专业力量,走进乡村、社区,送教上门,为低保家庭的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专业的服务。
(三)建设“关爱困境儿童融合教育基地”。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主动拓展服务内容,针对市内低保家庭中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活动范围小、资源少的突出矛盾,充分发挥机构职能作用,创新建设了“关爱困境儿童融合教育基地”(下面简称基地),成立了“心芽儿梦工厂”服务品牌。基地下设“甜芽儿”烘焙坊、“喜芽儿”洗车坊、“巧芽儿”手工坊、“悦芽儿”美术坊、“绿芽儿”园艺坊,根据困境儿童基础情况、能力、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坊开展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基地”的建设,低保家庭中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得到了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凸显了机构勇于承担低保家庭中残疾儿童的服务职能。
(四)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入户调查。 2018年4月份,依托第三方群言堂公司开展主城区包括低保家庭的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在内的入户调查,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儿童及其家庭基本信息,生活、学习和健康情况,帮扶和福利政策需求,社会认知和公众满意度,儿童福利督导服务体系建设运营情况等。经过专业团队对数据的分析,提炼出低保家庭中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儿童的实际需求,家庭的存在困难,目前帮扶中的问题所在,还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摸清底数,为后面服务的提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多方连接社会各方资源服务困儿。 低保家庭的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在需求上具有个性化、多元性特点,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内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儿童们所有需求。机构主动地连接公安、残联、工会、教育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自工作优势,协同服务儿童。此外,机构连接媒体资源,扩大儿童公众认知度,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关心、关爱儿童;连接社区资源,成立党建共建联盟,调动社区街道、社区内企业单位资源,为儿童们提供更多服务资源;连接慈善组织,创建“关爱困境儿童基金”,为儿童提供多方位帮助;连接爱心人士,成立“困境儿童帮扶志愿服务队”,开展儿童帮扶活动。
三、积极主动作为 创新成效显著 近几年,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在拓展服务对象、延伸服务职能等方面作了积极主动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困境儿童精准有效服务提升 在社工大服务体系下,借助专业团队为低保家庭中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开展专业、全面的评估,并依托专业团队为儿童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2013年、2014年对杭州市低保家庭0-6周岁脑瘫和智力残疾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项目,2017年为7-18周岁困境儿童开展“添翼计划”项目。具体开展评估、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家庭指导等工作,儿童们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教育、救治。家长们也掌握家庭中开展特殊教育、康复训练的方法。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在服务低保家庭中的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上,不断积累经验,专业服务的质量水平在提高。撰写的《“机构+N”服务支撑体系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功能》刊登在《中国社会报》上;文章《“机构+N”:儿童福利机构转型背景下服务功能的演进》刊登在《中国民政》上。
凭借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困境儿童调研,多方位了解儿童的需求,为精准、有效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今年四月份的调研来看,家长(监护人)对困境儿童帮扶救助工作满意率达86.12%,服务工作普遍得到了困儿家长、社会和家人的理解和认可,整体思想稳定,状态积极。
(二)多元协同服务创新机制建设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在服务低保家庭中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过程中,主动对接资源,开发创设资源,利用自身机构资源等方面,想方设法调动一切资源服务儿童,形成了多元协同服务创新机制。目前为止,对接机构的单位有近二十家,协同合作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医疗手术、康复训练等工作。2016年,杭州设立全省首家面向低保家庭中的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杭州关爱困境儿童基金会”,依托专项基金为需要的儿童开展托养照料、康复训练、家庭寄养、委托代养、爱心助养等服务提供支持,为儿童及家庭开展物质帮扶、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家庭教育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提供支持。
(三)适度普惠服务共建体系搭建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在推进困境儿童服务的过程中,构建了具有“一构”、“二融”、“三连”、“四化”的实施特点的共建体系。在普惠型制度、全纳思想指导下,构建了一套多元协同合作的机制,开展儿童间的融合,机构外与机构内的融,连接了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社会资源、职能部门协同作战,探索了服务水平专业化、服务内容精准化、服务形式多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四个方面内容。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承当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搭建了儿童福利机构可操作性的、可复制性的适度普惠服务共建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