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境”到“炼字”——探究高效开展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从“造境”到“炼字”——探究高效开展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

胡龙军

全州三中

摘要:古诗词在漫长地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古诗词不仅具有较强的阅读价值,还有较高的鉴赏价值。语文教师为了在教学时充分将古诗词的价值发挥出来,专门对如何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会感受古诗词意境,掌握正确的炼字方法,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炼字是古人在创作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们需要反复推敲来选择最适合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在古诗词当中,一字一词就会改变整首诗词的意境,影响整首诗的内涵。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一定要带领学生炼字,分析不同的字在诗词中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在炼字期间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把握诗词情感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提前确定教学目的。一般来说,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看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还要分析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的主题思想。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炼字的同时,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1]。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他们会忽视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这一环节,更注重学生对于诗词含义的了解程度。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搞错重点,有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甚至会认为,只要学会翻译古诗词,了解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即可。此种方式是不正确的,教师需要重视作者的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去探究。因为诗人在创作时的经历,以及他创作时的时代背景,都会影响诗词的风格以及内容。为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就要让学生养成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好习惯。

例如:以初中语文部编版《游山西村》为例,教师在对这首诗进行鉴赏教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可以先利用自己提前搜集好的资料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诗人的经历以及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从而为学生之后更好的鉴赏诗歌,感悟其中的情感打好基础。《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因为少时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他有着非常浓烈的爱国思想,一心希望可以报效国家。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宋孝宗三年的时候,他被罢官在家,回到家乡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心中感到非常的苦闷。在这种情况下,陆游创作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这首诗看似是一首普通的田园诗,但是,其中蕴含着陆游积极向上,不放弃希望的乐观心态。当学生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后,他们在对诗歌进行鉴赏时,就不会单纯从游村的角度出发分析诗歌内涵。此种情况下,教师仍需要引导他们,比如询问学生“大家在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后,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代表的是什么呢?”,有学生说是希望,也有学生说指的是乐观的心态。通过总结,最终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了陆游的爱国情绪,以及他想告诉人们的道理,人在遇到困难时仍会遇到希望。鉴赏教学结束后,学生会充分认识到了解创作背景的价值。

  1. 注重“炼字”分析,深入感受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出发,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不能单纯让他们推敲某一个字,要让他们从古诗词的整体出发,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去分析,感受用不同的字是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以及呈现出的不同意境。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期间,一定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涵养[2]。但在实际的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过分重视“炼字”,并且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让学生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翻译或者背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还会消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要重视从意境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炼字”的真正含义,并掌握正确“炼字”的方法,有效推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发展。

例如:以初中语文部编版《天净沙·秋思》为例,诗人在创作这首诗词的时候,对用字进行了反复斟酌,我们可以根据短短的几句诗词,勾勒出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场景,并且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愁思。针对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鉴赏时,就应该格外重视“炼字”环节,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词中不用的字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发现诗词的意境美,从而喜欢上古诗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教师在让学生通过“炼字”的方式对诗词进行鉴赏时,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了减小鉴赏难度,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诗词中不同部分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让学生从诗中寻找哪些字词可以表现这种情感。第一句表达的是苍凉,第二句体现的是恬静,第三句则表示的是荒凉,最后两句表现的是思乡之情。当学生了解了这些情感之后,他们在对诗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就会轻松很多。第一句中“枯”“老”“昏”等都是比较消极的词语,可以充分体现出苍凉之感。第二句当中的“桥”“流水”“人家”通过景物结合的方式呈现了非常惬意、恬静的景象。学生在根据情感炼字过程中,可以非常直观的体会到诗中的意境,被诗词中的情绪所感染。第三句当中通过“瘦”字体现出诗人当前的整个状态,以及他所处环境的荒凉。通过对描写周围的景物做好相应的铺垫,最后一句中的“断肠”将情绪推倒了顶峰,同时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思乡之情。学生通过对这些字词进行分析,不仅掌握了鉴赏诗词的方法,还充分发现了诗词中的意境美,改变了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看法。

  1. 引导学生比较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国家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的开展。我们在对语文教材进行分析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年级段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古诗词的“身影”。这充分说明了古诗词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不能单纯盯着一首诗词进行鉴赏[3]。因为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古诗词数量较多,其中有些诗词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对不同的诗词进行鉴赏。在对比期间,学生能够更高效地“炼字”,分析不同诗词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对比中,诗词所展现的情感也会更加强烈。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要鼓励他们开阔视野,发现不同古诗词的异同,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的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在对比期间,学生还会形成自己的鉴赏标准,发现诗词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以初中语文部编版《使至塞上》和《次北固山下》为例,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很少使用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因为在比较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了解两首诗词,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够让学生通过“炼字”体会两首较为类似诗歌的美,并在对比中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使至塞上》描绘的是塞外奇特而壮丽的风光,《次北固山下》则描述的是海上风景。两首诗都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寻找两首诗中分别描绘了怎样的风景,其中有没有相同的字。学生在鉴赏期间发现,两首诗中都用到了“日”,只不过一个是“落日”一个是“海日”,通过这里的对比,学生也能够感受到王维在用“落日”赞美塞外风光,王湾则在用“海日”与“江春”抒发自己的思想之情。通过此种比较鉴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不同字词在不同场景下的用途。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比较,感受到不同诗人在创作时,所描绘的景色间的差异。在鉴赏结束后,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使至塞上》中的景,也有学生更喜欢《次北固山下》中的景,这使得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1.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想要从“造境”、“炼字”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就需要先确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有条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此期间学会正确鉴赏诗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古诗词的魅力,认识到古诗词的美。

参考文献:

[1]沈琳青.批判性思维在古诗词中的炼字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0(03):92-93.DOI:10.16692/j.cnki.wxjys.2020.03.037.

[2]石志刚.古诗词鉴赏中“炼字”题备考的有效途径[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10):24-26.

[3]宋颖.初中古诗“炼字”教学探究——以李白《行路难》为例[J].参花(下),2019(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