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思考

詹国勇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作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服务的重要的端口和机构,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医院形象。而医疗设备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救治的质量和效果,关系着广大患者的健康问题。现如今,在人民群众对自身的健康越发关注的背景下,各大医院也纷纷引入了更多的高质量水平的医疗设备,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此过程中,依然还是存在一些医疗设备质量方面的问题,所以,各大医院需要进一步落实医疗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1加强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是维持院内日常运行的重要资产,不仅可保障患者的治疗,还可为医院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故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至关重要。加强维修管理,不仅能够改善医疗设备的老化,降低故障发生率,同时从成本角度而言,可显著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从而降低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时间和风险,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因此,在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加强维修管理意义重大。

2医疗设备故障类型

2.1维修人员问题

大部分医院负责医疗设备维护的人员存在专业素养偏低的情况,其中大多数人员属于转业后才开始与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工作接触,缺乏精湛的业务能力。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医院设备维修部分管理人员常常会依赖于生产厂家售后维修,自身解决故障问题的能力十分有限,导致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情况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延长设备的维修时间,从而对医院医疗水平提升产生不利影响。维修人员缺少专业的维修工具,包括压力检测、红外测温、水质检测、气体成分检测、示波器、专业焊锡装置等,部分受过厂家培训的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保养期间无法实施有效检测,无法准确判断仪器异常的原因。从厂家工程师达到医院后,再进行维修,整个过程时间较长,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导致临床诊断治疗出现耽误。由于医疗设备结构逐渐复杂,生产设备的厂家对技术资料较为保密,存在垄断维修的情况,使得维修工作出现较大的难度。而维修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手段掌握不足,缺乏基本数据,日常维修经验不足。由于医院不够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学习机会,无法更新知识业务,仅仅通过通讯工具、网络获取增加维修知识,缺乏针对性。

2.2操作故障

使用人员在对医疗设备操作方式不熟练的情况下,未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造成医疗设备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或因无法精准掌握医疗设备性能,导致诊断效果不准确,而多数使用人员无法明确其中原因,认为是医疗设备故障。此类故障,虽不是医疗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发生此类情况,将会造成其他医务人员在使用该医疗设备时也发生相应问题。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医疗设备的操作界面存在一定缺陷或程序编排不合理,导致医护工作者难以熟练掌握。随着科技发展,相关技术不断完善,医疗设备的操作性能愈发趋向人性化与便利化,因此能否实现医疗设备高度自动化、减少人为失误是当前评定医疗设备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故此类故障,使用人员有部分责任,同时应在引进该医疗设备时,认真、仔细考核医疗设备的操作便携性。

2.3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由于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成为医疗设备故障中最常见、最难处理的故障。在解决此类故障时,由于需花费大量资金,所以需谨慎维修,以避免增加资金浪费的情况发生。不同维修人员在解决此类故障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差异不仅与维修人员的能力、从业经验息息相关,还与其掌握的技术资源密切相关。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相应对策

3.1定期检修、养护医疗设备

由于医疗设备在医院中需要长时间运行,针对其系统程序、电路故障等,若无法及时进行维修,会对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影响。故应定期对医疗设备实施检修与养护,在检修过程中,及时调试、维修可能造成故障的部位,做好购置相关零配件的准备,留意医疗设备所在环境对其运行是否构成影响,保持医疗设备的清洁卫生,防止灰尘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此外,检查电压情况以及线路是否存在老化、漏电等现象,避免此类问题对医疗设备造成影响,尽可能减少医疗设备的运行故障,并记录每次检修或维修情况,重点标注检修部位,登记检修人员姓名,为日后检修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而养护的目的是保障医疗设备能够得到适当的调节,避免重大故障的发生。

3.2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为主,增加维修为辅的科学管理思想

对设备可能会产生的故障加以预防并科学管理是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理念。所以,在医疗设备平时的利用、维修中,必须要严格依据有关制度要求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以使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从现在的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层面看,不只是要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还要降低资源的消耗,这就需要使用有效的方式和技术手段对设备加以维修、管理。包含如下方面内容:一是维修的具体任务;二是维修的具体时间;三是维修的具体工艺。在实际维修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对临床诊断、手术室增加急诊、重症等所需要用到的一些核心设备放在维修、管理的首要位置。另外,还要做好设备维修后的质量管控工作,如,对一些重要设备,必须严格依据相关要求对这类设备进行维修、保护,只有质量达标后才能使用。

3.3提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

对相关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改善实际工作效率,也是现代设备维修基本要求。加强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培训期间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需要有专业维修人员实时指导,确保实际维修步骤规范。设备维修工作与医疗设备厂家形成技术共享,有利于实际工作的正确性,定期采取专业维修技能考核,培养有专业理论知识及维修实践的专业维修队伍,提高实际医疗设备维修的专业性[16]。支持鼓励维修工程师学习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人才,确保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的技术含金量。维修人员维修期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深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开拓思路,举一反三,提高维修能力。

3.4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注重技术能力的提升

医疗设备的维修也就是采用科学的措施和管理方法对其存在的故障加以分析,并解决。所以,在应用医疗设备,维修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医疗设备加以维护、维修,以确保医疗设备可以更加稳定、高效运行。而从现在的设备维修管理思想看,对设备的维修不只是要保证其维修之后使用时的质量,还要最有效控制维修成本投入,换句话说,就是减少维修资金,确保设备的运行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医疗行业就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维修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在设备运行中,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维修、制定合理的维修工艺,不仅可以提高维修质量,还能够提升设备维修技术水平。

3.5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针对医疗设备管理,需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才可让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该项工作更具专科化、系统化。相关部门可依据以下3点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设备操作规范,针对每台医疗设备的使用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操作流程,同时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待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使用该医疗设备[12];(2)执行医疗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为每台医疗设备配置一本登记手册,登记内容包括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人员以及医疗设备使用时的情况、医疗设备使用后的情况等,在医疗设备使用前后要求使用人员认真填写;(3)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维修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同时做好维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故障时间、故障原因、故障类型以及解决方案、维修后医疗设备运行状况等。

4结论

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能够保证医院设备的正常使用,设备的正常使用不仅能够保障临床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为医院节约一定费用,因此把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注重维修人员业务素质,以及维修技能提高,调动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以患者为中心,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与使用率,能够加强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保证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保证医院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常玉锋.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3):174-176.

[2]刘兰君.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7):158-159+181.

[3]黄武国,谢华奕.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综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4):30-32.

[4]周文卫.谈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