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加方初级中学 广西南宁 530613
摘要: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与推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整体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国培计划”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立足“国培计划”背景,分析构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的价值导向,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广西南宁马山县的教师培训“马山模式”为例,提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打造适应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范式,助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国培计划;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实践路径
引言:
中小学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培训是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培训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被应用于教师培训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呈现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多元化趋势。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新时期,提升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有利于保证当地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国培计划”是有关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项目,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项专业训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具有先锋带头作用[1]。
一、“国培计划”背景下开展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的价值导向
“国培计划”主要通过骨干教师置换研修、集中培训等方式为各地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多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机会,能够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准,促使教师将先进的中小学教育知识、理念、手段引入教学中,赋予学科教育以时代性、创新性,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基础教育事业的繁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培计划”背景下,开展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需要遵循一定价值导向,确保培训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的价值导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发展导向——支持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在教育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为更好地迎接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教师具有在现有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深造的需求。因此,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在培训的起点就找准当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着力点,把握当地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重点和难点,将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等纳入培训设计之中,逐一进行突破,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与能力呈现螺旋状上升的趋势,提升当地教师的整体素养。
(二)教师主体导向——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和积极提升的意识,依据自身教学实际,主动接受职后教育和培训,促使自身专业化走向自发转变、发展和创新。因此,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教师为主体,注重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和认知内驱力,激励教师把握“国培计划”的契机,全身心地参与各项有价值的培训课程,以便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投入更多智慧,改进工作技能、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
(三)社会实践性导向——推动教师实践教学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主线,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中,要在社会实践性的导向下,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培训,顺应教师作为社会角色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在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适应性,推动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
(四)以校为本导向——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国培计划”背景下,学校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参与各项培训活动的重要环境。教师专业能力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同时,也要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对此,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要“以校为本”,基于共同的目标结合教师所处学校的客观情况而开展,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实效性,为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支持。
二、“国培计划”背景下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国培计划”的大力实施和支持下,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有所增强,参与集体研训的热情和愿望比较强烈,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所增进,信息化教研能力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在不断的进步和学习中,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也在积极明确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定位,将自身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智慧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但是,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真正实现培训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二)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课程缺乏针对性
培训课程的内容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力等都会产生影响。虽然“国培计划”下贫困地区的培训课程有所丰富和改善,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等因素的交织影响,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依然存在资源开发不足、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导致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出现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知识、乡土资源利用率不高、信息化资源整合率低等现象,使培训内容偏离教师教学实际,不利于教师运用新理念、新资源和新手段开展教学,降低了当地教师培训效果。
(二)培训方式模式化,脱离区域实用性
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环境、资源和设施等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异,“国培计划”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依据贫困地区的真实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灵活地进行,确保教师能够真正运用培训成果。但是,当前许多培训中的传授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照搬城市的教育格式,比如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数字化观摩教研等。这些方式脱离了贫困地区的教学环境,致使当地教师培训中习得的教学方法没有用武之地,缺乏实用性。
(三)培训时空有限,学习缺乏连续性
“国培计划”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资源比较匮乏,教师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进校培训和集体研训会导致学校教师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时,贫困地区学校大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参与县、市级培训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因此,受培训时间和空间限制,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学习缺乏连续性,培训效果不佳。
(四)评价机制不完善,效果缺乏长效性
合理科学的培训评价机制是确保培训有效性和长效性的关键,对培训结果和培训过程进行灵活地、创造性地评价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管理和跟踪的重要手段。在“国培计划”背景中,与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相配套的培训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培训评估缺乏区域特性,后续跟踪性评价重视度不足,不利于真正把握培训的成效,不利于指导和督促教师应用培训所得教学知识与技能。
三、“国培计划”背景下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的实践路径
“国培计划”下的培训计划要立足强化培育机制,开辟新时代实践路径,构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作为全国重点扶贫县,南宁马山县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引领下,重视当地中小学教师培训,打造了富有品质与亮点的教师培训“马山模式”,对其他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因此,在“国培计划”背景下,要从区域培训课程设计优化、聚焦“理念重构”及推进“行动进取”、创新共享与帮扶模式、完善培训评价机制等角度探索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使教师在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中增强专业信息、认知、思维和能力,认识自身不足和优势,重构自身整体专业素质,并在跟踪指导中强化培训效果。
(一)优化培训课程,提升研训针对性
1.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区本培训课程
诊断教师需求是确保教师培训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实际意义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比较关注所学知识对自身教学工作与职业发展的实用性。因此,基于“国培计划”背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能力培训要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地教师的各项需求,熟悉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名师资源、名校长资源、文化教育资源等进行培训课程规划,构建区域联动发展的区本培训课程,使培训内容中的理论教学、实务教学和案例教学区域对象化,达到按需培训、精准培训的效果。例如,马山县近年来着眼于建立“内外双搭”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优质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打造了本土化的教师培训“微型课程”。
打造样板示范,促进实践引领
在素质教育需求不断拉大的形势下,“国培计划”引领下的贫困地区要主动加强鼓励中小学加强校本研修,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抓紧培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补齐当地学校的教师队伍构成,确保中小学课程开足开齐。例如,马山县近几年自主研发了“三六二”、“三双计划”、“马山好课堂”三大校本研修模式,在区域内外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带动和模范领头作用,对其他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和教育发展进行了有效的示范实践引领[2]。
(二)聚焦“理念重构”,推进“行动进取”
集中研修是“国培计划”培训计划中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够促进教师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转变、优化。对此,在集中研修各阶段,培训导师可以采用互助辅导与互助互学的培训方式,引导培训班教师解读新时期的纲领性教育教学政策内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的内化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师进行意识的提升。
(三)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创新共享与帮扶模式
1.拓展辐射,共享资源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远程教育、网络教研等方面的优势愈加显著。因此,要积极发挥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尽力突破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时空限制,建立教育教学相关“专题课堂”、“同步课堂”、“名师直播”等共享通道,
拓展区域内外研训资源的辐射广度和深度,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创造可行性空间。例如,马山县建立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链接点,打造了“互联网+”混合式、菜单式、自主选学等培训模式,让当地中小学教师可以在校接受线上集训,既节约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又有效地化解了当地中小学教师在“国培计划”背景下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困境和难题,实现了当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3]。
总结:
教师培训的目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使其顺利开展工作,并创造出丰富的教学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培计划”的针对性和权威性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要重视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实意义,并在一定的价值导向下进行更多实践探索,构建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模式,促进贫困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培, 夏海鹰, 黄遵红. 新时代"国培计划"的价值审视与路径优化[J]. 中国成人教育, 2021(2):5.
[2]余麗伶, 彭一皓, 刘乙鑫. 教育扶贫,在春天种下希望的种子——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西南大学基地支教小组走进云南省怒江兰坪县[J]. 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 2021(5):6.
[3]王璟. 教育信息化助推教师培训——以国培计划(2019)送教下乡寻乌县英语学科培训为例[J]. 求知导刊, 2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