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探究如何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梅晓丽

田林县第一小学 广西百色市 533300


摘要: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国的农村或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从农村小学教育环境下走出来的学生,其教育涵养、文学素养、知识范围等,在整体上低于城市内的学生,而此种方面的差异,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我国目前“振兴乡村”的大战略环境下,农村的教育问题应当要得到重视,在教育资源与教育理念上应当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于农村小学语文科目的教育问题,探讨目前仍然存在的整体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字:农村教育 小学语文 差异 改善


引言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长时间地去研究与改善,其涉及的面较广,并非一早一夕就能进行根本改变。但是本文认为,在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中,若进行一些“微观”的改善,也可以令其教育成果有进一步的提升。从农村小学教育环境升学出来的学生,在理科科目上并无明显的劣势,甚至还展现出更强的理解力和学习力。而于文科性的科目就呈现出一种整体上的劣势,尤其在语文作文水平的差距。加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文科性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缩小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空间上的局限性,直接关系到其在事物多样性、认知上限、借鉴材料上的不足。文科科目于其生活文化有一定摩擦,普遍被其定义为“不实用”而引起不了重视,导致农域社会无法滋养“文人文化”。其三受限于匮乏的教学设备、教师资源,对所有科目无法面面俱到地进行资源分配,而文科性科目对以上两点的依赖性更高。本文将在以下详细提出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依此进行分析。


1. “选择性”的语文教育理念

由于村域社会的特性影响,“诗词五赋、词藻句美”的技能特性无法在当地形成农作生产力,进而此类技能的人群有较少的生存空间,从而自然使得当地无法形成此种教育文化与适当的理念。并且,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结合导致的是农域社会对于工业生产力(理工类)的高生产力、高回报具有一定崇拜性,进而其区域文化普遍认可理工的价值,而选择性的降低文类科目的教育价值。小学语文的教学并非是维度上的落后差距,毕竟信息化流动的触及范围,也包括农域地区。低成本的学习与借鉴(手机网络平台)也可以让当地人群接触到优质的语文教育资源和理念。

从地域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农村社会与城市工业社会有着不同的生活需求和理念。我们经常看到农村的学生更倾向于从理科发挥优势,去弥补文科上的劣势,其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无可奈何”的策略。而从《小学新课标》的要求而言,此种教学策略就与全面发展的要求产生冲突,造成一定的两极化,而无法在农村地区培育复合型人才,从而造成农村教育的学生无法在城市社会形成竞争力,进而丢失我国教育要求的目标。

2. 师资培训力度不足

现有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首当其冲的即是教师的普通话口音。农村地区的生活对于普通话的要求度不高,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可能更多使用方言,或夹杂浓郁地方口音、或惯于地方用词。甚至有些教师用方言进行教学等问题。

第二,在教师在课上的用词中,口语化仍占大部分。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带给学生相当程度的文学环境和文化涵养,在教学中,词句的运用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语文表达时的用词功力,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语文写作时的词语发挥。

第三,教师对于无法适当发挥设备性教具的作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引入信息化技术,从投屏到基本的手机设备,利用视频、图像、音效等手法,立体去打造语文教学环境。而对农村地区,由于对于设备运用的技术性操作不足,更多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让此区域的小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上,“落后”了一个档。应该强调的是,本文所说的信息化设备,并不是要求农村地区要具备与城市地区类似的设备水平,因为就算在农域地区,智能手机也早已普遍人人具有,而手机平台上的教育软件、作业和批改系统等,也应该可以被当地教师适当地运用,去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而当地教师,由于“嫌麻烦”、“繁琐”等理由,并没有对这些简易设备进行有效利用。

3.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度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包含多种不同内容,包括识字、拼音、音调、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而在农村地区的教学中,最容易缺失的就是阅读和口语交际的教学。因其在学生个性化教育方面的程度重视不足、教育资源的有限,导致在语文课教学的全面性上有所缺失,进而影响学生在语文的综合素养上的训练。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现存问题,一下为本文就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所提之建议:

1. 加大学生阅读量与阅读面

鉴于农域地区的局限性,学生的观念与见识也受此一定影响,但并不非无法改变。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增加课内外阅读刊物,鼓励学生多阅读、学习了解不同优秀的刊物,减少因地区因素限制带来的区域差距,同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宽知识视野,并且有利于写作、阅读速度、词汇储量等水平的提高。另外,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足够的阅读量,也提高学生的学术涵养,认知动力带来的刺激效果,将逐渐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因此,通过从阅读板块着手,首先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并同时训练其阅读能力,能给语文教学效果上带来良性的联动效果。


2. 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

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并且有时还需要增加其程度。为了尽量减少农域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加大力度对农村教师群体进行教育培训,多予其培训机会,增强其在语文教学水平、观念更新上的技能,并适当设定教学考查制度。在信息化教学当中,也应该培训农村教师对于信息化设备的良好利用,例如手机平台端的教学软件应用。对于电子设备融入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与广度,若能在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中,普及好信息化教学的程度,将能更进一步提高其教育水平的程度。


3. 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农村地区对于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过于单一,通过将其综合度进行丰富化、多元化,优化其语文教学水平。所谓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定义,文本更倾向于《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编于绍禹所提倡的:“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作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根据其具体化、可施行化的看法,更适合于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语文教学,即“缺哪补哪”,将这五大板块并入到当地的小学语文教育当中。


结语

农村地区鉴于其社会分工、区域文化的不同,使得其在文科类科目的重视程度较低,如此直接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足,致使农村小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语文教学,偏“理”的两极化严重。本文从农村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师资水平和科目综合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从而针对这个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大阅读量、提高教师培训力度和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三个具体的教学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想再次强调,根据区域发展规律,农村地区的社会分工与社会生产力需求不同于城市,例如,城市具有的博物馆、画展等,不会在农村出现,因为农域社会无此需求。因而根据此规律,我们难以要求农域地区的文类教育普遍能达到城市教学的水平,但可以在教学方式、师资水平、信息化利用等方面,在缩小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不至于让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丧失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宋祥.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7).

[2] 黄锡龙.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周. 2019(36).

[3] 姚柳察, 魏晟弘.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影响因素分析[J]. 大众科技.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