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互联网+”突破教学难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浅谈运用 “互联网 +”突破教学难点

徐婷婷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外国语小学校 400060 重庆市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师该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经过今年疫情大环境下的线上教学经验,在思考总结后,笔者提出了通过课前“互联网+”预习、课中“互联网+”教学、课后“互联网+”拓展三个方面的渗透来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案,试图将“互联网+”的利不断引入教学之中,与教学相融合,为教学而服务,最终将教学难点更简单地化解,更轻易地击破。

关键词:教学难点;互联网+;小学语文;难点突破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多时,但它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仍然是一个时髦的新词,我们常常羡慕高大上的“互联网+”教学,可又往往因为它的高大上而打退堂鼓,而今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契机。

2020年我们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病毒大侵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线教育成为了老师和学生们无奈的选择,而线上教学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受到全国的关注。虽然线上教学并不完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互联网+”的教学给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一种曾经无数次为之心动,又望而却步的新的教学模式,而线上教学技术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以迅猛之势飞速发展。线上教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线授课的尝试,无疑带给了我们一线教师许多思考。

语文作为教师配备最多、学生用时最多、国家最为重视的母语教学,当下的语文教学却并没有得到同等的收获。其复杂的体系,繁复的思维方式,都让其成为了一门难学的学科,也成为了学生们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足够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来解决课本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因此课堂上的难点突破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老师如何有技巧地带领学生突破这些难点就成为了让“语文”由难变易的关键。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无疑提出了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相联系,并且加强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此次疫情期间,我们使用钉钉直播,利用网络资源,将“互联网+”与教学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而在这一次次地碰撞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学难点在“互联网+”的助攻下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尝试让互联网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进行点点连接,当教学难点碰上“互联网+”时,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在突破难点上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在“互联网+”的助攻下突破教学难点呢?

  1. 课前“互联网+”预习

教学难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是不突破这些难点则会让学生总是对整篇课文缺少了更深刻的认识,甚至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作为10后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离周总理的时代已经很远了,而这又是在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周总理的课文,学生们也许知道周总理很伟大,可是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底为什么深受人们爱戴,这却是他们不了解的,而这种不清楚则会影响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对语句的理解和对人们情感的理解,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这些句子里蕴含的情感必定需要时代背景、人物背景的存托才能感受到。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关于周总理的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阅读周总理的故事,收看关于周总理的电影电视节目等,这一系列的“互联网+”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只有在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后,这些10后的小学生们才能真正的共景共情。

  1. 课中“互联网+”教学

面对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孩子,教学难点有时很难用语言让他们完全掌握,根据年龄特点,运用视频、动画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难点、掌握难点,更改变了枯燥的语言讲解模式,让难点变得有趣,让“学不懂”变成“我想懂”。比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有对《弟子规》中四句名言的积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几句话晦涩难懂,不宜记忆。如果依照常规的学习,老师或者学生进行逐句梳理,不仅无趣也很难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就成了突破这个难点的快速法门。互联网上有许多优秀的视频资源,将这四句话编录成了通俗易懂的动画片,用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来诠释这四句话的意思,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看完后自然就明白了这四句话的意思,并且看完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得八九不离十,而动画片对小学生又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学生观看动画片的专注度远远高于听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有了“互联网+”的融入,突破难点时也减少了很多无效的讨论发言,节省了不少教学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课后“互联网+”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许多教学难点都源于学生的积累不足,因此,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给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使语文课堂向课外、课后延伸。比如:《大禹治水》一课的难点在于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对于一个才进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了解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对大禹这个人物的精神内涵以及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在中华文化中的精神地位并不能有所体会。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或者故宫博物院的手机APP,通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大禹治水的大玉山,并结合课文给父母介绍大禹治水大玉山上雕刻的故事,让学生将课中所学迁移到生活中去,并内化为自身的文化储备。在“互联网+”的助攻下,课中难点从一课的指导学习走向生活中的自我学习,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本课中的情感因素和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总之,通过课前“互联网+”预习、课中“互联网+”教学、课后“互联网+”拓展三个方面的渗透,相信那些曾经令人头痛的教学难点能更容易地得到解决。当然,教学难点遇见“互联网+”碰撞出的火花是缤纷五彩的,这些艳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攫取,在实践中,在思考中,将“互联网+”的利不断引入教学之中,与教学相融合,为教学而服务,最终将教学难点更简单地化解,更轻易地击破。



参考文献:

[1]张庆兵.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02.

[2]马宣宣.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7):55.

[3]杨颖.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化解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