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050000
摘要:作为缓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有效手段,心理委员制度受到了各高校的关注。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导致心理委员制度本身和心理委员群体幸福均受到挑战。心理委员是大学生幸福教育中的重要朋辈资源,心理委员制度必须进行不断的升级与超越。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逐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导。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机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机制
引言
当前,各高校陆续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意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落实“心理育人”这项基本任务。心理委员在班级学生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基层力量,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逐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导。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积极情绪;第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第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机制。
1心理委员制度概述
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学校班级内专门设立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班委成员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基础,成立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心理委员队伍,即在班级中任命心理委员,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心理委员制度已成为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心理咨询以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大载体,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互助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高校心理委员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职责、角色定位不清晰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心理委员的职能要求过高,希望心理委员能够完成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并达成良好的效果,但心理委员均没有专业的背景,即便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也较难达到。还存在部分高校对心理委员的职能要求过低,仅承担了上传下达的工作,没有让心理委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选拔机制不够规范
目前,各高校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心理委员选拔标准,各学校的选拔程序不一。部分高校按照普通班委的选举程序进行,通过自荐班级民主选举产生;部分高校心理委员的职位则由班长、团支书、生活委员兼任;另有部分高校由老师直接指定。然而心理委员一人承担着四种角色:心理气象员、朋辈辅导员、心理知识宣传员以及活动组织员。选拔方式的不完善,则直接影响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进而导致工作胜任力不足。
2.3考评方法单一,激励方式作用不佳
考评方式、激励方式均是促进心理委员成长重要的外部动力因素。考评方式单一,一方面无法对心理委员的工作给予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心理委员缺少成长、认可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队伍不稳定,将严重威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机制构建
3.1选拔心理委员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界定为关注、倾听、宣传报告4个层面,而心理委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和朋辈辅导员,承担着志愿者、同行者、学习者、示范者和宣传者5个角色,相对淡化其心理咨询功能,突出针对群体的心理知识宣讲和普及氛围,营造信息获取等功能工作,重点在于推动班级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优秀的同辈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人格特征,有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等。心理委员的工作是进行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但是他们更多的辅导实际上是以模范效应的方式进行的。当一位心理委员具有正性的利己特征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一批人,同时在进行辅导时也将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正是因为心理委员具有正性的利己特征,所以他才能够在求助者向他倾诉问题或者抱怨现状的时候,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稳定自己的内心毫不动摇,保持自己的思路不紊乱,并积极地去思考解决的对策。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
3.2培训心理委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及关注的重心之一。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健康不仅仅限于消除人心理的疾病和痛苦,实现人的幸福才是最高的追求。他们把幸福理解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构成,认为心理健康应包括积极的情绪状态、积极的心理机能和有意义的生活。个体的积极情绪水平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和改善功能。其一,积极情绪能够提高注意广度;其二,积极情绪能够拓宽认知范围;其三,积极情绪使人提高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因此,积极情绪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减轻考试焦虑,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3管理心理委员的过程中注重建设积极工作制度
首先是了解自我及自我提升,其次是沟通能力和基本的心理辅导理论和技巧,再次是心理卫生知识、识别及处理危机。培训内容应以体验式为主,其中案例式、讲授式结合的培训方式比较受学生的欢迎。经过培训,心理委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自信心、适应能力、幸福感的显著性提高。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委员培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我们应建立健全心理委员培训机制,加强相关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合理规划培训内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与实用性,不拘泥于固有的培训形式,摒弃那些无聊陈旧不被学生喜爱的,结合实际创新新形势下的相关培训方式。
3.4培养训练的联合设计
心理委员队伍的培养是各高校共同的难题。其人员的数量如此庞大,面临的问题如此变化多样,涉及的部门如此错综复杂,仅凭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实现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的。必须联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宣传教育等各个部门进行系统的设计培养。联合培养既是对大学生个体选择的尊重,又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减轻心理委员的学习负担。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机制能够更好地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让制度的构建与运行能够跟上学生需求的脚步,更好地服务于在校学生,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谐互助的良好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现状调查与建设对策[J].考试周刊,2012(85):156-157.
[2]王庆贺,周大秋.高校班级学生心理委员队伍的调查与思考———以重庆市四所高校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3):68-70.
[3]徐语笛.《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弹性团体辅导手册》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4]方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委员模式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