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万柏林区实验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强化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的作用,使得以美术为代表的艺术学科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美育作为与“德智体劳”相并列的教育形式,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要引起重视。因此,双减政策后小学美术要抓住美育教育的内涵,从美育教育的作用与驱动,创新开展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美术;美育教育
引言:为了增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双减政策遵循了教育规律,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文化课作业负担,从而为艺术领域的素质提升创造了条件。因此,双减政策不仅拓宽了学生在艺术学科上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小学美术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载体,抓住双减政策的契机,发挥教师的艺术素养缔造者的角色担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新时期美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美育教育的内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作为学生美育的载体,需要承担起学生美育教育的重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美育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并列的教育形式,其主要是提升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重要彰显。《标准》指出,“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双减”吹响教育回归初心号角的同时,也唤醒了全社会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作为美术课程的教师,要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发挥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水平与美术知识方面的作用,来不断探索和实践美育教育的内涵。即抓住双减契机,全面释放应试思维下部分学生因巨大学习压力而被迫“隐匿”的艺术才华和美术细胞,激发学生对“美”的独到见解与技能,扎实培养学生在美术领域的技能与知识,从而多维度、立体化去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实现美育目的。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美育教育的驱动
(一)学生方面:释放天性,增强审美能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解放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能够有较大的时间空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在此背景下,小学美育的开展迎合双减的契机,以“美”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艺术潜力,通过美术教学中来增强审美能力。而且,当前背景下小学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据可循、有规可依,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奠定高水平人才基础提供保障。
(二)教师方面:不断实践,增强美育能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使家长与学校重新审视艺术类课程,从而为教师的美术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而言,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家长开始正视之前以文化课挤占艺术课的行为,并更加开明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兴趣班,这以直接推动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在家长肯定与学生接受的前提下,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小学美术中的美育能力。
(三)学校方面:资源优化,增强教研能力
学校方面则根据《意见》,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在此过程中,学校以美术教研组的形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学生作业管理办法与作业结构,强化年级组作业统筹,建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其作业批改更加有序,从而为教师投入到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奠定条件。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美育教育的开展
(一)实现美术课堂与美学理念的结合
在很多人的直观观念里,美术老师就是教孩子涂涂画画做手工之类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这种娱乐性特点更甚。这确实也是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一种形式,然而,小学美育远不止这样。在国家全面提倡素质教育,主流价值观盛行的同时,小学美育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看见美、发现美、欣赏美的一系列能力,并且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陶冶他们,从而发扬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一方面,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基础,以此为散发点来准备课堂内容。可以在一堂课的末尾,收集学生们的意见,课下统计分析然后选出合适的点子,准备课堂内容和课件内容,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专注于课堂,接收到老师所传送的知识,达到美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点,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觉文化的魅力,并传承艺术之美。例如在教学“影子的游戏”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的“皮影戏”来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的艺术文化,并且布置给学生作影子游戏等。
(二)从民族文化的美术底蕴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是个全面的过程,其中美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美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结合。在双减政策下,美术教师要从自身专长出发,开设重彩油画、卵石画、书法、风筝制作、剪纸、面塑等兴趣小组,立足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角度,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达到美育的目的。通过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兴趣课,弥补课堂上“普适型”美术教育的不足,为学生提供 “特长型”的美育渠道,让具有不同艺术才能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体验、成长的平台,发挥和展示学生的美术特长。例如,当前有许多载有中华民族独有文化印记的物件,这些物件可以纳入到小学美术的鉴赏范围内,有所选择性的带到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介绍它的由来、历史和发展,以及所需要的传承性。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到美术课程中的“美”,去感觉学科的魅力。
(三)创新方式让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
首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发现美,并适当地给予鼓励。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国内外美术大家的画作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询问学生看过画作之后的感受,由此引出“美”与“艺术”的话题,并对每个学生的感受做出合适的指引与点评,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其次,还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可以让学生多去发现上学路上、回家路上、旅游路上等发展的美景,美景里的人和物,并将记录的美与记忆跟家人和朋友分享,甚至是专门开辟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带到课堂上跟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分享等。最后,要教育学生学会去欣赏美,树立一个正向审美。在小学阶段处于一个很强烈的行为模仿阶段,加之现在发达的网络,学生很容易形成美感价值。所以,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向审美,学会欣赏美。例如可以找出一些审美的案例,以对错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审美的对错,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看法,塑造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四、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课程是开展学生美育的载体,对提升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欣赏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双减政策促使学生释放天性,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也为学校的资源优化提供了一个契机,驱动美育在学生受教、教师教学和学校教研领域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小学美育教育开展中,要促进美术课堂与美学理念的结合,注重从民族文化的美术底蕴中实施美育,创新手段让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姚育晓.融合:“双减”背景下加强学校美育的有效路径——以美术学科为例[J].福建教育,2022(05):12-14.
[2]胡冰晶.“双减”政策下美育发展在美术学科中的体现[J].成才,2022(02):36-38.
[3]王新春.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融入策略[J].学苑教育,2021(30):71-72.
[4]孔军.美术基础课对小学美育教育的作用探究[J].科幻画报,2021(09):275-276.
[5]王彦.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