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探究活动”栏目设计教学,促课堂高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引 “探究活动”栏目设计教学,促课堂高效

金明阳

(绍兴市袍江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探究活动”栏目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必备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核心素养。

关键词:探究活动;课堂教学;高效


2021年7月,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五点指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引“探究活动”教学方式,是实现校内学足学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净化思想和提升品质的教学活动场所,是实现课堂的高效强有力的方式之一,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探究活动”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从而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共有40个“探究活动”,分别分布在26个章节之中,它们依托问题本身具有的探究性,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探究问题”教学时,可以采用引题、读题、解题、拓题等方法,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内化数学方法,落实知识、方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过程中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究价值和提升数学素养。

一、引“探究活动”设计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价值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理念促使探究,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喜悦,体验数学价值。

案例一:浙教版七年级下《3.5整式的化简》教学设计中,导入“探究活动”栏目:观察下列各式:6279c63be8df1_html_601a80dc543891ba.gif ,你能口算出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吗?请用完全平方公式说明理由。在活动探究中,可以继续思考,那么,三位数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熟悉的问题、足够时间和空间的讨论、恰到好处的启发、幽默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探究过程中,师生经历讨论、点拨与归纳,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引“探究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深刻理解“四基”教学

“探究活动”栏目能够充分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后,才能获得更为丰富、有意义的思考,而这些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必将促进学生对数学“四基”的理解。

案例二:浙教版八年级上《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中,在拓展变式中引入探究活动:点D,E,F分别是△ABC的三边的中点,设△ABC的面积为S,求△DEF的面积。你可以这样考虑(1)连结AE,△AEC的面积是多少?(2)由(1)题,你能求出△ECF的面积吗?△ADF和△DBE的面积呢?

设置合理且引导式的问题串形式,开展有趣的探究活动,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又掌握基本思想,体验到了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将难化简,从活动中体会做题过程,思考过程。

三、引“探究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探究活动”栏目努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分类、等量代换、数形结合、归纳、演绎、类比、转化、配方、换元、消元、方程(不等式)思想、函数思想、建模等数学思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栏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案例三:浙教版八年级下册《5.2菱形》第二课时中,在变式中引入探究活动:已知,点DF,EF是△ABC的两条中位线,我们探究的问题:这两条中位线和三角形的两条边所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原三角形的边或角有什么关系.建议按下列步骤探索:
(1)围成的四边形是否必定是平行四边形?(2)在什么条件下,围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3)在什么条件下,围成的四边形是矩形?

本题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判定,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相关的判断定理的正确运用。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型,题型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让学生从探究中体会学习乐趣,从活动中体验

四、引“探究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

学生数学能力和获取的数学品质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探究活动”栏目促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经历课堂知识拓展过程,通过一起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数学上的各种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交流,学会逐步感悟分类等等。

案例四:浙教版七年级下册《5.4分式的加减》第二课时中,引入探究活动:商店通常用以下方法来确定两种糖果混合而成的什锦糖的价格:设A种糖的单价为a元/kg,B种糖的单价为b元/kg,则m千克A种糖和n千克B种糖混合而成的什锦糖单价为

6279c63be8df1_html_f22b0b90b5f311ed.gif 元/kg。现有甲、乙两种什锦糖,均由A、B两种糖混合而成。其中甲什锦糖由10kgA种糖和10kgB种糖混合而成,乙种什锦糖由价值100元的A种糖和价值100元的B种糖混合而成。你认为哪一种什锦糖的单价较高?为什么?

本题涉及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既熟悉,又具有探究意识。通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探究乐趣,进一步掌握分式的加减,体会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学会应用数学于生活实际问题,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质。

“探究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设计正是新课标的要求所必要环节,是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探究活动”栏目的教学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根据具体的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探究活动提供给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结束语

“探究活动”让课堂教学变得熠熠生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下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学设计渗透“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从活动中,让思维活跃起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会知识的经历过程、发展过程和拓展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探究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真正能把埋藏在学生“地下矿源”挖掘出来,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才会有“源头活水”来,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葛海杰.浙教版教材“探究活动”栏目的功能分析[J]. 《教学案例》.2019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