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雯婷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122
摘要: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本文将以小班科学活动《磨豆子》为例,简单谈谈关于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索。
关键词:科学活动;自主探索;教师策略
陈鹤琴提出:“鼓励幼儿去发现其自己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的,其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再一个我们需要密切的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提升我们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
下面结合小班科学活动《磨豆子》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
一、源于生活,聚焦价值。
这个活动来源于孩子们日常生活,聚焦集体教育的的价值。
(一)活动的来源
豆浆作为日常早点的饮品之一,大部分孩子都很喜爱。这天早点时,诺诺突然问:老师,豆浆怎么这么好喝,是什么做的呢?”他的问题引起了班级孩子们注意。果果凑过来说:“我知道,是黄豆。我奶奶也会做豆浆。”孩子们纷纷讨论起了关于豆浆的话题。
出于孩子们对豆浆的兴趣,我请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们查阅资料,并尝试自制豆浆。在回来分享中,有孩子提到了石磨和手摇豆浆机也可以制作豆浆,于是大家都对这两个少见的磨豆浆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就设计了本次集中活动。
(二)集中教学的价值
它的主要价值在于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生成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目标和环节,以及教师及时、恰当地指导,可以提高孩子们操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搭建起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让孩子们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多渠道地汲取经验,并获得提升。在良好的集体探究氛围中孩子们的学习品质、科学素养等等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豆浆是幼儿常见并且喜爱的食物之一,有助于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探究。
2.通过集体教学形式来组织活动,有助于幼儿能够进行更多的经验交流与探讨,获得提升。
3.有益于幼儿多方面意志品质的培养,如:合作、坚持与不怕困难、乐于分享等,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精心设计。
那活动目标定位、环节设计怎样才能更贴近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实现集体教学的最大价值。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并对教师提出建议:“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同时我们还知道小班幼儿探究特点:
1.喜欢探究自己日常喜欢、熟悉 的事物;
2.对操作过程感兴趣,探究方法主要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主;
3.同伴间缺乏主动性的交流;
4.科学认知水平较低,对教师的提问回答较为单一,通常是重复已有的想法或同伴的表达。
根据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考虑小班探究特点和已有经验,我预设涵盖情感、态度、能力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三个活动目标:1.了解石磨、手摇豆浆机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二者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大胆尝试,细心观察,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3.感知石磨、手摇豆浆机磨豆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并且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目标精心设计了以下几大活动环节:
(一)“湿黄豆”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出示PPT,了解制作豆浆的工具。
(三)探索石磨、手摇豆浆机,引导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并体验发现的乐趣。
1.集中探索,总结经验。
2.幼儿自主磨豆浆,教师平行介入。
3.分享交流。
(四)拓展延伸:了解磨出的豆浆后续加工的工序。
整个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并且力求重点突出。在探索石磨、手摇豆浆机这个重点环节,还分为三个小环节,分层递进深化,并且保证充足的探索时间,教师平行介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有浅入深的让孩子们去探究,以及达成预设的目标。
收尾两个环节更是引发了孩子们继续到生活中去探究的欲望。
三、自主探索,乐享收获。
本次教学活动的优势在哪里,教师采用了哪些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们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活动环节中一探究竟。
活动的开始,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我出示一个小黑筒,孩子们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都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于是我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将手伸入小黑筒触摸泡发好的黄豆,再通过视频播放方式加深对于黄豆泡发过程变化的直接感知。
就在孩子们惊叹于黄豆泡发的神奇变化,我抛出“湿黄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豆子变成豆浆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的疑问,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积极的回应“豆浆机可以做豆浆”“我用过榨汁机”。根据他们的回应,我出示制作豆浆的各种工具,进一步的丰富幼儿对于制作豆浆的生活经验,再引导孩子们说说幼儿园里可以用来制作豆浆工具有哪些,从而引出“石磨”、“手摇豆浆机”这两种制作豆浆的工具,为接下来的探索环节做好铺垫。
在探索的环节:我主要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讨论、探索、实践、分享完成这部分的内容。
首先孩子们运用多感官去感知石磨、手摇豆浆机,他们非常兴奋,滔滔不绝地在分享自己的发现:“石磨是用石头做的”“上面的石头比较小,而且有个洞”基于孩子的发现,我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那你们知道要怎么用石磨磨出豆浆”?再次引发他们对于操作石磨的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孩子们用语言表达,并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适度回应。为孩子进一步自主探索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
接下来进入自主探索的环节,孩子们对于石磨和手摇豆浆机的使用有了初步的认知经验。他们在自主选择操作工具后能自发的分组操作,相互协商配合成功的磨出豆浆。
使用石磨组的幼儿在发现放豆子和放水忙不过来时他们相互商量,分配一个人放豆子,一个人放水,在转动时发现一个人有些吃力,也能主动地协调两个人一起轮流转动石磨。在发现豆子和水不够时能及时提醒需要往里添加豆子和水。另一边使用手摇豆浆机的幼儿在探索工具时操作遇到问题,会先去观察别人的使用方式后吸取经验再自己动手操作,遇到转动手柄时机身跑位,没办法固定时能自发的向旁边的幼儿寻求帮助,通过一个人帮忙扶着手摇豆浆机,另一个人转动手柄磨豆子。我更惊奇的发现,当孩子发现手摇豆浆机更难操作时,使用石磨的男孩子能主动地与使用手摇豆浆机的女生交换工具。
在这个自主探索的环节里,作为教师,我采用平行介入的方式参与其中。捕捉幼儿的“高光时刻”,及时给予回应和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在幼儿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及时介入启发、引导。把握进退有度,做到幼儿自主学习在前,教师支持推进在后,让幼儿成为主体。
在成功磨出豆子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孩子们在我的引导鼓励下,能做到大胆地与大家分享自主操作的过程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互动的成效性,帮助幼儿有效梳理提升经验,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和取得成功的喜悦。
四、意犹未尽,期待再续
本次的活动真的让孩子们意犹未尽,他们觉得还没玩够还想继续探索。有孩子提出:“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煮豆浆呢?”根据孩子的提问,我将在之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推进磨出的豆浆后续加工的工序。另外,也可以开展关于豆浆的相关课程活动,如:制作豆腐、豆浆的营养价值等。或者从制作豆浆的黄豆延伸出生活中更多的运用与联系,来支持他们进行深度探究。
做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身份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在今后我将不断拓展孩子们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支持他们善于发现乐于探究、敢于尝试、勇于表达,真正促使其获得更为全面、整合,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