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张健龙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在理念、组织、资源、师资、融合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阻碍了高校双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引领,也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是高校新阶段育人的新使命和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要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融合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内涵发展、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育人协同、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全面发展,从而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破解双创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动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创教育;改革发展

1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改革

创新是推动高校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培养机制的更新和行动机制的完善三个方面。

1.1打破自然思维,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要理清创新、创业与专业的关系,理解“创新是创业的灵魂,专业是创新的基础”的辩证关系。二是从道德建设和人文修养的高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突破自然思维障碍,逐步从传统的“管理思维”向创业设计思维转变。理解大众创业和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增加学生的领域和高度,实现价值创造;可见,创业创新教育不是一场运动,而是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引导人才培养范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观念,完善理论,才能突破体制机制改革的障碍。

1.2加强内外联系,实现培训机制现代化

人才培养是高校五项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时代的演进和世界模式的变化,新阶段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层面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要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重构学习体系,以“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的新教育理念为基础,积极探索和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管理、学校经营、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学校治理、学校和国际合作的新合作机制。此外,要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主要培养类别的培养方式改革,打破重点公司、重点部门、重点学科的传统壁垒,逐步建立交叉、交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学术和创业工作。

1.3协调推进,完善行动机制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有力起点。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使创业创新教育的组织机构成为“户口”,使其成为一个分散、独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从联合管理、独立到称职、联合参与,为了形成“管、协、促”的“三有”局面,充分发挥主体组织的集聚和统筹作用,必须对校内外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管理,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持机制。

2以协调发展理念统领高校创业与创新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高校大众创业创新教育中,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在高校素质发展过程中,协调大众创业创新教育与其他教育综合发展的矛盾,科学、准确、及时地适应和优化发展趋势,发展思路和行动,妥善处理与发展的融合问题,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整体协调。

2.1创业创新教育自身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创业与创新教育自身的协调发展。建立集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为一体的以培训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的“5+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闭环。二是创业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道德建设和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部工作的核心,决定了大众创业和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大众创业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时代载体,是培育“亲情国情”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思想与创意融合”包括同心同行的关键点、契合点和应用点。在实习过程中,高校要围绕“培养谁、培养谁、如何培养”这一根本问题,从体制机制、三教改革、学校文化等方面探索“思想创新一体化”的应用与整合途径,实现一体化创新、协调发展。三是创业创新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专业与创新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不可避免的历史使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职业教育远见的集中体现”。职业教育是高校发展高质量创业创新教育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改革和发展创新教育。为了探索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的特色创新整合方式,打破最初的培训限制,我们需要实现“三个连接”:第一,整合思路,构建创新整合的具体教育模式。从国家创新型发展和人才供给的战略层面理解专业知识和创新整合的重要性;从学校改造发展和“三个教育”改革的策略层面,认识专业与创新的融合,不断塑造教育共识与合力的融合。将大众创业和创新价值及能力建设标准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加强目标导向;将创业和创新案例、学科(专家)界限以及创业和创新的其他要素整合到专业学习材料中,以加强心理指导;在商务与创新实践中整合课程教学,双向沟通,加强实践实施。三是统筹规划,系统推进讲师队伍建设。围绕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将教育、创新和实践能力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规划,进行制度设计、整体协调、整体推进,激活内部动力。

2.2创业创新教育与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为国家育人,为党培养人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呼应和协调,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与产业工会和社会优质资源的联系,深化产教融合,创造协同,建立联合共享机制,促进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相互融合、共享和受益,实现商业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实践,促进产业改革,促进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发展的卓越,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发展共同体,打造咨询、教育、共享、共建的生态机制。

3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大众创业创新教育内涵发展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创建绿色创业创新教育生态系统,创造绿色理念,发展绿色文化,培育绿色精神,实施绿色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新机制,整合绿色创新和商业资源,推动青年学生绿色创新和创业思维、绿色创新和商业价值取向、绿色创新和商业实践,以绿色发展引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发展,努力克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更广、更高、更深的层面上合作推进“大众创业创新”,使绿色学校发展成为特色和背景。

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转变高校绿色大众创业创新,推动高校大众创业创新教育深入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时代对高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高校要紧紧围绕素质发展的要求,进行整合,研究特色创新整合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发展模式、组织形式和学习内容的转变,推进科技成果的绿色转化,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绿色生态系统,打造特色绿色创新品牌,打造特色绿色创新文化,明确特色绿色创新特色,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其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1):97-99.

[2]杨成建.地方高校双创实践育人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1(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