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伊犁伊河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835000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决策部署的加快实施,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市场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旺盛需求与我国推动优质产能国际合作的发展愿景高度契合,本文进一步阐述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绿色转型;实践与思考
1引言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19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电力需求强劲,2018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3.7%,为近2年来的较高增速;而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增长约占全球碳排放增长的50%。因此,如何在减少电力产业碳排放的同时满足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将是未来20年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决策部署的加快实施,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市场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旺盛需求与我国推动优质产能国际合作的发展愿景高度契合,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认识到,除了环保行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企业还面临很多具体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着类似于远达这类环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14年以来,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防治标准》开始执行,同时为了推进区域大气治理,发改委、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共同印发《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推广燃煤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环保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一方面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厉,排放限值持续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无补偿、激励机制,环保企业没有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超前建设高排放标准环保装置的动力,只能随着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被动地改造环保设施,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建议:抓住国家推动“引入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契机,由环保行业协会牵头,推动国家筹建“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系统”,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机制变为“谁污染、谁付费”的机制,有能力的环保企业可以超前建设高标准的超洁净大气污染物联合协同脱除系统,一方面可将多减排部分污染物通过“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交易,降低环保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建设高标准的超洁净大气污染物联合协同脱除系统,减少重复技改投资成本,节约有限的社会资本。
第二,随着火电厂环保装置的建成,其边界条件固定,但当国家环保持续大幅提高排放限值,则需要对现有设施实施增容改造,导致许多脱硫公司已经完成改造、或者正在进行改造的项目不得不再次重新追加投资进行改造,按照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防治标准》平均每台机组脱硫技改资金需新增近1000万元,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对应的脱硫电价未发生变化,特许经营项目盈利能力下降,经营风险大大提高。
建议:由各环保公司共同向相关部门建议制定“环保电价与排放标准联动机制”,在国家提高排放标准同时,应考虑到运营成本提高,装置改造费用增加等问题,根据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同步调整对应的火电厂烟气污染治理(脱硫、脱硝、除尘等)电价,确保环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脱硫设施投资收益持续萎缩。一方面脱硫设施运行成本由脱硫系统消耗的水、电、气、汽费用、人员工资、维护检修费用、折旧费用、银行利息等组成,脱硫设施特许运营期间主要直接成本如水、电、员工工资等日常运营成本快速上涨;另一方面,受经济波动影响,火电机组燃煤的品质较难保证,脱硫装置入口烟气参数变化较大。与此同时现有大部分地区实行脱硫电价补贴却相对固定,并未出现上调。对于部分投资较大、燃煤含硫量较高的脱硫项目,现行的脱硫电价补贴难以补偿脱硫成本,电厂和脱硫公司很难达成成本补偿意见,加重了脱硫公司的经营风险,部分特许经营项目严重亏损,脱硫公司经营风险持续增加。
建议:为真正实现减排目标,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措施,监管入炉燃煤热值和含硫率,全方位加大环保减排监控力度;同时出台相关规定建议环保电价由电厂与环保公司协商,可突破国家规定的环保电价,规避审计风险。
3后续发展建议及对策
3.1提升清洁能源技术和国际标准规范输出能力
目前我国在国际电力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不足,而各国标准多样化也给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增加了难度。以水电为例,我国水电产业已经建立了完备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但在国际市场尚未实现较大范围的接受和应用,中国水电技术标准的国际认知度仍然偏弱,制约了水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与欧洲国家等传统清洁能源领域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以及发展中国家能源战略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激增,我国电力企业参与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这不仅能为我国电力企业注入更加绿色低碳的发展动力,同时有利于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和标准的输出,增强我国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治理能力。我国企业一方面在对外谈判中,要针对具备标准输出条件的对外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强化标准输出、标准互认和标准共建等核心内容,努力将我国清洁能源的技术标准纳入东道国标准体系。
3.2加强清洁能源发电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由于我国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起步较晚,电力企业在清洁能源发电领域更多呈现出“跟随”的特征。近年来通过技术合作与经验借鉴,我国电力企业逐渐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应用规范,并逐渐提高主动性。目前,我国电力产业链已经基本实现自主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逐步成熟。但在少量高端产品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改变,限制了电力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开展。我国电力企业要加强清洁能源发电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在系统安全、新能源发电技术、先进储能和智能电网技术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和核心技术攻关。
3.3强化境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项目运营和风险防范
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相对较短,国际投资经验略显不足,对产业环境、环保法规和风俗习惯等缺乏系统研究和深度掌握,按照国际规则以市场化方式获取资源的能力不强。如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投资面临主权信用风险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项目周期长,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等面临较大挑战。部分企业还存在境外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加强企业清洁能源项目的海外风险管控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国际清洁能源业务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坚持问题与风险导向,通过编制国际清洁能源业务风险控制手册、国别风险报告、环保风险评价标准等多种手段,建立风险辨识和评估标准以及风险数据库,完善风险预案,提高企业辨识、评估及应对风险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识别电力企业转型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基于上述现实背景的阐述,从问题导向的视角,构建指导电力企业转型的能源链环方法论,从战略调整、组织机构、经营管理、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五个方面提出电力企业开展功能转型的政策建议,以此为电力企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阮文婧,高国伟.电力企业海外业务助推绿色转型实践[J].中国国情国力,2020(05):68-70.DOI:10.13561/j.cnki.zggqgl.2020.05.021.
[2]王颖,林永生.电力企业的绿色转型——中电投远达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6(01):51-56.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6.01.006.
[3]本刊编辑部.能源绿色发展需打组合拳——专访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