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云南投资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针对昆明福宜高速公路徐家庄隧道开挖断面大、整体埋深浅、下穿过水冲沟、临近发震断层的特点,采用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对隧道主体结构进行抗震验算,并提出了施工期间的综合治水措施、超前预加固措施以及开挖支护控制要点。经实际验证,在隧道下穿冲沟段施工期间未发生塌方、透水风险,地表最大沉降为8.6mm,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有效的满足了安全控制要求,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浅埋隧道,高烈度区,下穿冲沟
1引言
滇东地区公路建设普遍面临着地势高陡、沟谷深切、空间狭窄的地形条件[1],隧道建设期间不可避免的下穿各种沟谷地形,条件较差时隧道将面临埋深浅、围岩差、洞身富水等不利因素的组合,如处理不当,易对施工及运营安全造成各种隐患[2]。因此,隧道下穿过水冲沟的处置非常重要,本文以徐家庄隧道下穿过水冲沟为例,在依托行业规范的基础上,以结构验算、施工控制为重点,提出了安全穿越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有效的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2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徐家庄隧道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境内,是福宜高速公路终点段的一座长隧道,设计速度为100km/h,双向六车道(单洞三车道)标准,其中右幅隧道全长1957m,左幅隧道全长2014m。
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整体位于南北走向的脊状山群中,地形地势较陡,沟谷切割较深,空间狭窄,与线路近似垂直相交,隧道最大埋深约214m。
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及角砾、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下统翠峰山组钙质粉砂岩、砂岩呈互层产出,岩石强度一般。隧道地表水及地下水赋存情况一般,涌水量为11553m3/d。
2.2 主要建设特点
(1)特大断面公路隧道。隧道行车主洞内轮廓路面以上采用三心圆曲墙断面,洞内路面横坡超高范围为-3%~+3%,标准内轮廓断面面积123.11平,隧道一般Ⅴ级浅埋围岩段开挖面积为168.47平,隧道扁平率为0.62。开挖断面大、扁平率小是本隧道的重要特点。
图2.1 V级围岩浅埋段隧道衬砌断面图
(2)线路K51+728~+788为浅埋沟谷段,下游500m处分布有地方水库,隧道最小埋深为5.0m,旱季水量较小,在丰水雨季时有大量过水,建设期间塌方冒顶及透水风险高。
图2.2 地表冲沟照片
(3)隧道浅埋沟谷过水段,围岩主要为钙质粉砂岩与砂岩共生互层,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稳定性一般。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补给影响,该段水量较丰富,施工时以股状或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为主,围岩级别为V级。
(4)隧道紧邻小江断裂东支[3],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3 隧道抗震设计
根据工程类比法,在当前衬砌支护参数下,隧道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可满足施工及运营期间的承载能力要求,隧道支护参数如下表3.1。
表3.1 衬砌主要支护参数表
支护结构 | 支护参数 | 备注 | |
初期 支护 | C25喷射混凝土 | 厚29cm | 全环 封闭 |
工22b型钢钢架 | 间距0.6m | ||
Φ25中空系统锚杆 | 0.6×0.6m | 拱墙 | |
二次 衬砌 | C35钢筋混凝土二衬 | 厚70cm | 全环 封闭 |
配筋参数 | Φ25@150mm |
结合高烈度区隧道震害的调查统计资料以及工程经验,隧道埋深对于地震破坏程度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严重震害的隧道统计比例中,埋深小于50m的隧道占比为45%[4],因此应重视浅埋隧道的抗震设计。本项目隧道临近小江断裂东支,该断层属于8级地震发震断层,抗震验算是本隧道关注的重点。
单洞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四级。采用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要求在E1地震作用下,地震后衬砌的结构应力低于弹性极限,处于弹性状态,结构无破坏(由安全系数控制,钢混结构强度安全系数大于1.5);在E2地震作用下,地震后衬砌结构应力在屈服强度以内,结构处于弹性向塑性过渡状态,结构局部出现轻微损伤,不需维修或简单加固后可继续使用(采用二衬最大收敛值作为验算指标,最大收敛界限值应小于隧道跨度、高度的5‰)。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采用静力法、时程分析法进行验算。
3.1 静力法计算
计算所选用的软件为Midas-NX有限元软件,采用二维荷载—结构模型进行计算。由于浅埋偏压衬砌所在围岩为V级,二次衬砌按照承担70%的围岩压力计算。
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B类隧道E1地震作用重要性修正系数为0.43,E1地震作用重要性修正系数为1.3;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竖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0.255。计算结果如下图。
图3.1 E1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弯矩图
图3.2 E1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轴力图
图3.3 E2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竖向变形
图3.4 E2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水平收敛
采用综合安全系数法验算钢筋混凝土衬砌在E1地震作用下的受力、E2地震作用下变形收敛计算结果如下表3.2。
表3.2 静力法验算地震作用结果
验算项目 | 拱顶 | 拱肩 | 墙脚 | 仰拱 | |
E1 地震 | 弯矩(kN·m) | 636 | 716 | 608 | 565 |
轴力(kN) | 2675 | 3255 | 3678 | 3439 | |
作用效应S(kN·m) | 1722 | 2063 | 2057 | 1901 | |
结构抗力R(kN·m) | 5370 | 5370 | 5370 | 5370 | |
综合安全系数 | 3.12 | 2.61 | 2.61 | 2.82 | |
E2 地震 | 水平收敛(cm) | 2.46(1.4‰) | |||
竖直变形(cm) | 5.22(4.43‰) |
主要结论:由表3.2可知,采用静力法计算时,在E1地震作用下,结构典型截面综合安全系数均大于1.5;在E2地震作用下结构收敛值小于5‰,可满足抗震验算要求。
3.2 时程分析计算
进行时程分析法计算时,采用二维“地层-结构法”模型,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分为以下三步:①各工况模型条件下的初始地应力计算;②对隧道施工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得到隧道建成后的应力场;③施加地震动力荷载进行抗震分析[5]。
根据地震安评成果,在E1、E2地震作用下隧道时程分析输入加速度时程曲线如图3.5、3.6所示。
图3.5 E1阶段加速度时程曲线
图3.6 E2阶段加速度时程曲线
衬砌结构采用梁单元模拟,围岩采用二维平面应变单元模拟,模型底部采取动力固定约束,两侧采用无限边界自由场约束,防止地震波抵达边界反射造成干扰,结构计算模型如图3.7所示。
图3.7 时程分析法地层-结构模型图
图3.8 E1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弯矩图
图3.9 E1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轴力图
图3.10 E2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竖向变形
图3.11 E2阶段地震作用下二衬水平收敛
采用时程分析法验算的主要结果如下表3.3。
表3.3 时程分析法验算地震作用结果
位置 | 拱顶 | 拱肩 | 墙脚 | 仰拱 | |
E1 地 震 | 弯矩(kN·m) | 16 | 120 | 418 | 164 |
轴力(kN) | 1546 | 1284 | 2208 | 1133 | |
作用效应S(kN·m) | 512 | 549 | 1218 | 551 | |
结构抗力R(kN·m) | 5369 | 5369 | 5369 | 5369 | |
综合安全系数 | 10.5 | 9.7 | 4.4 | 9.7 | |
E2 地震 | 水平收敛(cm) | 1.93(1.2‰) | |||
竖直变形(cm) | 0.99(0.9‰) |
由表3.2可知,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时,在E1地震作用下结构综合安全系数、在E2地震作用下结构收敛值均远小于静力法,可满足抗震验算要求。故按照静力法计算结果作为抗震控制性验算。
4 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期间,遵循“先治水,再超前加固,后开挖支护”的工序原则组织施工。
4.1 综合治水措施
(1)为降低透水风险,选择在2021年10月~2022年2月旱季枯水期施工浅埋冲沟段。
(2)由于本段隧道临近出口,洞身位于-2.5%的单面下坡段(顺坡),利于排水,尤其是在发生塌方、透水等极端风险时,有利于洞内抢险,故选择从出口工区通过冲沟段。
(3)隧址区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发育,故洞身围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地层透水性强是本段隧道的重要特点,为避免施工期间冲沟内流水下渗,采用临时地表封闭、永久沟底防护等措施防治地表水。施工前对沟底采用夯填粉质黏土找平、铺砌M10浆砌片石等措施临时封闭沟底,避免地表水下渗;由于隧道开挖期间,地表不可避免的产生沉降,且本段隧道岩质较软,为避免地表水冲刷,影响洞身长期安全性,待本段隧道通过后,沿沟底施做C25混凝土永久排水沟。
4.2 超前加固措施
隧道下穿冲沟段的总长度约300m,为了兼顾施工期间的安全控制与工效平衡,采取加强超前预支护、简化工法的基本原则[6]。
(1)加强超前预支护。超前管棚具有纵向加固距离长、支撑刚度大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浅埋、破碎地层,本段隧道采用洞身管棚套打小导管预支护,以防止塌方、冒顶。管棚的钢管均采用Φ89(壁厚5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每循环长度为12m,纵向搭接长度3.0m,外插角5°;管棚间设直径Φ42mm、壁厚3.5mm注浆钢花管,L=4.5m,外插角40°。
(2)严格落实超前预注浆。管棚及小导管应严格注浆,加固洞顶围岩,封闭拱部岩体的微小裂隙,降低地层的渗透系数。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0.5(重量比),注浆压力为0.5~1.0MPa。
4.3 开挖支护措施
(1)采用三台阶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各级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为1榀钢架间距,且加强工序衔接,保证开挖后及时立架、喷混封闭[7]。
(2)采用光面爆破作业,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同时减少超挖量,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8]。
(3)尽管本段隧道线间距较大(52~59m),为控制施工扰动,左、右幅隧道掌子面错开距离不宜小于40m。
(4)严控锁脚质量。立架到位后,立即施做Φ42mm锁脚锚管,为确保锁脚质量,各台阶锚管与钢架采用眼镜钢板连接,并焊接牢固,及时在锚管内充填M30水泥砂浆,保证锚固刚度。
(5)限制仰拱、二次衬砌与掌子面的距离。要求仰拱与掌子面距离小于40m,二次衬砌与掌子面的距离小于50m。
5 监控量测
为了掌握地表冲沟沉降情况、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初期支护工作状态,将监控量测全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9]。主要监测项目为地表沉降、地表(沟底)开裂、初支沉降、水平收敛,监测方案如图5.1所示。
图5.2 隧道监测方案横断面图(沿沟底纵向)
从掌子面开挖至本段隧道二衬施工完成,地表冲沟沟底最大沉降量为8.6mm;沟底未出现明显开裂,冲沟整体渗漏程度较轻,隧道掌子面呈淋雨状出水。
洞内初期支护整体变形量较小,隧道拱部最大沉降量为14.9mm,隧道顺利通过浅埋过水冲沟,具体监测数据如图5.2。
图5.2 隧道初支拱顶沉降(mm)监测图
6 结论
(1)针对本项目临近8级发震断层,地形浅埋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加强结构抗震验算是保证隧道长期安全的重点。
(2)开挖断面大、洞顶埋深浅、洞身破碎富水地段,应严格遵循“先治水,再超前加固,后开挖支护”的综合处置原则,这也是控制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3)加固距离长、支撑刚度大的洞身管棚预支护,产生的时空支护效果十分显著,充分发挥了控制洞内外变形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柏松平. 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2]朱浩波. 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周春景,吴中海,马晓雪,李家存,王继龙.滇中城市群重要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2016,22(03):454-477.
[4] 《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 2232-2019)[S].
[5]陈兴涛. 山岭隧道地震破坏模式及其性能指标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9.DOI:10.27671/d.cnki.gcjtc.2019.000499.
[6]严健,何川,陈四来,姚志军.德格隧道施工过程分析及冒落成因机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14(03):779-785.
[7]张英才.函谷关隧道下穿新黄土冲沟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0,27(06):70-73+86.
[8]宁晓阳. 基于围岩损伤控制的大断面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DOI:10.27334/d.cnki.gstdy.2019.000542.
[9]李浩. 软岩大断面高铁隧道施工变形控制及稳定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1.DOI:10.27242/d.cnki.gnjlu.2021.00014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