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88
摘要:在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在工程投资、设计以及施工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从建设方、施工方以及设计方等角度考虑有着不同的原则和管理内容,如何实现各方面的协调,满足重大问题的决策要求,这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建设工程全过程的调查和分析来看,大部分工程都没有在项目管理上做好明确的划分,一旦发生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负责人和解决方式,使得工程存在不同方面的隐患。在现阶段来说,项目管理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专业和社会化的分工,有关人员可以就此进行研究,找到优化管理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
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投入规模非常大,整个项目的施工工期比较长,协调事项较多。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更好地降低项目整体的风险性,保障项目的安全性与实时性。基于此,文章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1常见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
PM管理模式是由专业性的项目管理机构对整个项目进行全程管理,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机构都是从项目策划就开始介入,项目管理机构以建设单位的名义对项目进行全程管控,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管理机构只具备建议权,其并不持有决策权,有关于项目的所有决策都是由建设单位进行决定。相较而言,PMC管理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机构对于项目的三大目标负一定的责任,所以建设单位对项目管理机构实行的是成本+奖励的形式作为报酬,由此来看,项目管理机构的收益主要是取决于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而定,且项目管理机构是否具备能力有效地满足建设单位对于三大目标的管控要求,也会对其自身的收益造成显著的影响。
1.1自行管理模式分析
在自行管理的模式中,建设单位所聘请的项目咨询机构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少,其主要是包括设计、可研报告等,其他部分内容可以由建设单位自行完成。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团队通常都是从单位内部抽取人员临时组建的,在项目结束以后管理团队也就解散,管理团队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无法有效满足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在协助管理的模式中,项目咨询机构介入的时间比较早,对于项目管理得较为全面,他们可以为建设单位提供全面的管理方案、建议,但是整个项目的管理实际上还是由建设单位执行。在EPC模式下,建设单位仅仅只需要与一家工程公司签订合同即可,承包合同中应该明确地指出项目的总造价、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要求,项目建设期间的管理应该由施工单位进行负责,建设单位不需要参与其中。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加强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交流。建设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施工成本变更。为了有效降低双方之间所面临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在基础设计工作完成、相关施工技术、机械设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承包,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具体情况基本上已经稳定,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比较小。
1.2业主方参与施工活动的频率有所差别
在DBB管理模式下,目前,国内的建设单位基本上聘请专业性的优秀人才来对整个项目的各项业务进行管理,从而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在国际范围内,施工管理任务则由建造师负责完成,建设单位并不需要参与管理工作。在DBB模式中,假若出现建造师不能或无法了解的信息时,应该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CM管理模式其实是快车道模式,由于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缺乏施工总承包单位,是由多家施工单位承包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这就意味着建设单位也属于是参建方;PMC管理模式属于项目承包模式,是由建设单位聘请项目管理总承包单位全权代理业主来对项目进行管理,高效实现建设目标。
1.3对工作的责任有不同的明确程度
以DBB管理模式而言,施工单位应该结合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如在实际施工时面临突发情况,施工单位则应该与设计单位交流,假若项目中建设单位有指定的分包单位,则必须加大追责的力度;DB模式中,承包单位在施工时所面临的各种自然因素也应该属于承包单位管理范围之内,这种管理模式下的责任划分比较清晰;在CM管理模式中,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之间会签订合同,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明确指出承包商的责任范围,由承包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1.4适用项目有不同的复杂程度
DBB管理模式中,设计图纸在招投标开始之前设计完成,这种管理模式一般使用在建筑项目情况非常复杂的场景中,结构简单的建筑项目并不适合使用,主要取决于现场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施工现场情况复杂的局面下可能会显现出管理活动的缺陷,促使各种问题应运而生;CM管理模式比较适用在复杂项目中,能够独立完成项目内的协调工作;PMC管理模式主要是适用于施工工艺复杂或工程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中,需聘请专业性的管理团队负责项目施工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
2改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策
2.1加强责任体系的设置
加强责任体系的落实可以方便后续的追责工作,对自身的岗位内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保证工作在交接中的完善性,可以充分发挥岗位职责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说,加强责任体系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一旦发生异常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采取追责工作,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保证问题处理的有效性。
2.2材料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建筑和建设项目涉及的技术管理内容较多,为了保证施工工期不受影响,管理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加大对原材料的管理力度。原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管控不严格会导致后期施工面临较多问题,难以保障施工质量。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应结合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充分掌握原材料的尺寸、规格以及性能要求等,严格按照要求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采用现代化方法对原材料进行管理,有效地提高原材料的整体质量,为建设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2.3技术控制
在分析项目技术要点、进行和技术交底时,应兼顾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施工技术的掌控最为重要。施工强度是技术管理活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率与经济效益,必须对工程的施工强度进行多角度分析,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为技术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现场管理人员应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工期对问题展开分析,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学习社会中的前沿技术为技术管理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原动力,实现科学化的技术管理。
2.4加强风险识别
在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有关部门需要认识到风险识别的重要性,从国内外吸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做好风险的预防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例如,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在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明确设计图纸的有效性,是否满足现场的实际要求,及时发现在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质量、技术经济等角度进行优化。另一方面来说,加强风险识别也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工程现场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勘测和整理,提取其中的重点内容,保证工程项目在应用中的合理性,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模式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属于一项规模庞大、情况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对这种工程项目必须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理模式,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艾连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智能化应用研究[J].门窗,2020(2):41-42.
[2]李斌.建筑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