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543200
摘要:教研共同体是当今教育和社会建设的一种必然形式,是对所在地区教研的整体推进,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建立在完善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基本之上的,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提升全市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关键词:学区;教研共同体;管理模式
引言
千秋大业,重在教育。国家强盛繁荣富强的根基是在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与教育建设程度,国家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国家的兴盛衰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建设的公平性会成为社会公平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和改善教育建设的公平,达成教育资源的共享,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必要途径。然而学区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成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中的着一个明显的问题,同时这要求着我们对于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为构建学区教研的共同体去策划出明确的方案,提高执行能力。
一、学区教研共同体之理解
社会学中有一个特有的专业名词就是共同体,它意味着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在相同条件中结合成的集合,是人们之间通过科学与合理的沟通联系而产生的一种资源共享的组织,拥有主观意识与客观想法上的相似特点。共同体组成的本质是利益上的共同享有,这种利益的形式分为很多种,可以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我们今天讨论的教研共同体就属于文化与教育利益的共同体。
注重交流讨论是学区教研共同体诞生的本质原因。其管理模式的出现是为了达成共同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教研共同体将学区作为一个载体构来建成,并以这种模式再发挥各区域内每个学校的优点,补救各自的缺点,尽而可能地以区域里优秀学校的教育资源成为可共享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校园教育形式与理念得到提高并逐步完善,从而达到教育的平衡发展。各学区之间无论事在人才资源、教育资源方面,还是设施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方面,都可以达成共享的合作方式[1]。
二、学区教研共同体之优势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区教研共同体,是推动平衡发展的一个途径。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就要搭建完整的教育网络平台,推动学校之间的合作,加强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致使达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与利用,提高课堂与教育的变革,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及学生学习水平的全面发展,提高区域内各个学区的教育水平。
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能给社会教育发展提供丰富且全面的活动内容。在学区教研共同体构建完成后,各学区中的教研领导中心能够科学合理地分析出各自学区内师生状况和教育的现状,并能因地制宜的为每个学校探讨出更为其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把成功的课堂作为能够推动学区教研发展的目标或踏板。学区教研共同体不光是能够集中分析各自学校的问题与优点,更是为各个学校提供了可以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学区内的学校打造成集体式的教学氛围。加强各学校内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育理念的互相探讨,这是教研共同体所能直接带来的利益[2]。
教育合作,资源共享的局面展开正是教研共同体建设的体现。它汇聚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和理念,使教师对教学的信念产生了极大的欲望,也展现了教师的内在价值。
三、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管理模式之策略
目前,我国家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在初步时段。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学区教研共同体的作用优势,就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学区教研共同体。如何构建合理科学的学区教研共同体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我们的难点与主攻方向。首先,区域内要将实现学区教育建设公平发展作为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地达到教育现代化理念、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能力和智慧;其次,要明确学区教研共同体的特质,它是具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发展观、健全可持续的教学策略以及公正平等的教育信念。有很多地方已开始了互惠共赢、共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方式,并一直在进行着对学区教研共同体制度的探索和完善。培育“龙头学校+”是如今学区教研共同体普遍的管理模式。它是按照辖区内的中学和小学特点,将其规划为若干区域教研共同体,并建立学区教科研共同体管理委员会,以整合教科研活动、协调教学资源,整体推动并规划全市区域间的各学区教科研活动。各学区内共同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各区域内的学区龙头学校实施统筹协调,同时各学区内的管理委员会跟踪督导与服务。以龙头学校为先导,共同构建学区联合发展平台,协同发展,以促进各地域学区义务教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3]。
四、学区教研共同体管理模式所面临之困难
1.教研共同体意识有待加强
在现今阶段,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在从初始阶段,大多教研共同体多是用来开展各种公开课、检查教师备课以及给予一些任务等工作。由此一来,教研共同体最后就会成为普通的事务组织一样,担任起了行政管理的职能,却没担任一个有科学实践的组织。追随其原因,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迎合新课程形式的到来,但教研共同体意识却没能在老师脑中得到足够的了解,从而导致教学实践活动组织上没有科学性,也不难看出在教研共同体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无法成为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探讨并解决的问题,致使随着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受到关注甚至缺乏相应的空间去处理,阻碍了共同体的完善发展
[4]。
2.合作教研模式缺乏深度
教研共同体虽然在一些城市区域中得到一些发展和进步,但是教研共同体内教师之间的合作却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其促进教师之间合作发展理念的目标也没能成为各学校的初衷。主要的方面是一些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特点,不愿意自愿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即便是参与其中,那也是表面上普通教育理念的探讨,但针对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却没能分享;还有就是有些教师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真正的教学水平和优秀的教育理念,担心会影响自己的教育优势。此外,一些共同体中出现了类似学术派纷争的问题,存在着学术及理念的分歧,致使不愿解决问题更多的是持续的对峙下去,这些种种的问题所在都是阻碍和侵蚀教研共同体的发展和完善[5]。
结束语
教研共同体是一种组织型的合作团体,它必须要有完善的运营机制和应对问题的策略。一方面,在学区中建立多个学科中心,以中心为领导在其中划分教研小组,明确职责划分和管理领导,然后在学科中心上层建立集成的领导中心,形成基础雄厚、管理有序的展开铺设全市学区的教研网络,由点到线再到面,一层接着一层,为每个学区内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搭建合理科学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完善对教师的工作考核,激励各学区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积极与各学校的老师沟通合作分享教学经验。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研究”(立项编号:2021B291)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学良.学校科研管理者“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C ].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学术年会,2008.
[2]邓小丽.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研究—以某高中英语教研组建为例[M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3]刘其祥.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导刊月刊,2010(6).
[4]顾燕萍.课程文化转型中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校本研究[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5]杨宏.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研组建设调查研究[D ].宁波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