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3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讨

奂剑彬

身份证号码: 510823198904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矛盾问题突显出来,如现阶段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与解决生态问题相互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保证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对生态环境问题予以重视起来。矿产资源开发和应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源,但与此同时对我国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地破坏和污染,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地质灾害的治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全面保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得以实现和谐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修复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多个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目前某些地方仍存在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破坏了矿山周围生态环境。作为综合治理的一个环节,应对矿山地质环境相关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做好整治工作。只有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才能确保开采矿山各环节更具合理性,从而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因此,充分重视优化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采取最优化的措施,有利于逐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矿产开发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

1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1.1矿山滑坡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掘井巷道出现结构破坏、岩土结构变形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容易诱发矿山滑坡地质灾害,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远远超过了矿山自身环境的承受能力,如果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强降雨天气等,会进一步加大矿山的破坏程度,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露天滑坡是矿山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频发的地质灾害。根据实地调研,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矿山地质开发过程中,由于上部结构岩层受力状态不断变化,造成整个矿山结构稳定性下降,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发生大面积滑坡。2)部分矿山地质工作设计不合理,导致整个矿山开采工作存在问题进而造成矿山滑坡事故。

1.2地下水位变化引发的地质灾害

矿区地下水位如果出现较大的波动,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通常就是矿坑内出现涌水。要想让矿山的开采过程更加的安全,对于矿坑的涌水量就要做出有效的评估。如果矿坑的涌水量遭到地下水的影响,超出了预期的涌水量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另外,地下水位如果突然的改变,此时也会导致坑内的出现大量的泥沙。如果矿山开采中遇到了蓄水溶洞,溶洞内不仅有水,同时还伴有大量的石屑以及泥浆,这些物质一旦流入矿坑内,就会将坑内填满,会给人员带来伤亡,严重会导致矿上整个毁灭。

1.3岩石体发生变形

在矿山开采期间,极易受到外部作用的影响而致岩石体发生变形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坍塌灾害来看,在矿山采空区内如果所留设的矿柱受损或是不能满足实际的支撑力时,就极易出现塌陷,尤其是在矿体埋藏较浅的区域来讲更容易发生。而对于埋藏较深的区域来讲如果所崩落的采空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也极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塌陷。矿坑周围岩石如果受到较强的地壳应力也会出现较大的收缩,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使矿坑周围山石产生较大空间而致使岩石由原先的快速收缩转变成应力释放并最终引发岩体破裂,从而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此外,在矿山开采期间还有可能会出现边坡失稳、滑坡等灾害,尤其是在露天开采中常有发生。

1.4由于地质环境产生的地质灾害

除了采矿、开挖等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外,地质环境本身的不平衡、复杂性也都是产生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从各种地质环境中形成不同种类的地质灾害方面就能窥见。中国是个地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地质灾害的种类也非常多,因自然地质运动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态修复中必须要考虑的类别。而且,从产生原因上来看,做好环境保护和环境修复,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环境运动变化衍生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幅度,最大限度上维护生产生活环境的稳定。

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原则

2.1合理规划原则

在矿山地质保护工作中,要坚持合理规划原则,全面统筹和规划矿山地质保护工作,做好矿山开采工作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使矿山地质保护工作和矿山开采工作协调发展。

2.2安全施工原则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充分明确工作内容,做好各项安全控制工作,真正做到安全开采。在矿山地质保护工作中,要秉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矿山开展策略,建立科学完善的矿山开采安全管控工作制度,组织安全管理工作团队,全面评估和预防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性,保证矿产资源开采工作顺利进行。

2.3防治结合原则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有效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地质环境防治的重要性,将地质环境防治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避免矿山资源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防止出现生态失衡,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策略

3.1加强企业对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

大部分大型企业更多的能够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企业也贯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后续的环境修复工作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执行,基本能够大致修复主要的环境问题。但是仍有一些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目光短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修复工作不重视;因此若要保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控制,需要对这类企业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保证企业在煤矿采挖之前能够做到对地下开采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保矿山开采达到国家要求的条件,可以实施正常的开采步骤。比如,企业在进行地质情况勘察时,首先要考虑地下开采的空间面积,保障开采空间能够适合作业运转,一般而言,矿山矿体较薄并且矿体的连续性比较差的情况下,所形成的采空区面积就比平缓的开采空间要大一些。因此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制定合适的开采方案,避免出现由于环境保护意识匮乏而造成环境无法承受的破坏。

3.2构建健全的监测体系

在矿山资源开采中,会涉及到很多企业的经济利益,利益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进行开采前,要做好各个单位的利益分配,主要是由于牵扯的单位很多,对于矿山环境要利用系统化的管理开展有效的检测,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单位,要联合林业、国土、应急等多个部门,成立全面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机构,机构的职能权力就是对于环境起到有效的保护权,也就是在矿山开采中要确保地质环境的稳定、安全性,不仅要确保矿区的正常开采,还不能影响到生态环境。另外,该机构的成立,可以给整个矿区的环境起到有效的监督和保护作用,利用专业的知识可以将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治理,还能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让矿区的开采效率不仅得到提升,同时生态环境也起到了很好保护。与此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治理和管理,例如,对于土壤环境指标和矿区地下水资源等要定期的抽样检测,分析是否符合规定,如果遭到污染要及时的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治理,也强化了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3.3科学应用矿山开采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应用科学的矿山开采技术是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稳定矿山地质环境的可行手段。为了减少因矿藏开采而导致的地表沉陷等情况,开采过程中,开采团队可考虑采用填充开采的方式,在开采的部位进行注浆填充,用填充注浆的方式来平衡矿山内部的压力、结构应力,减少因开采导致的矿山内部变化;也可以考虑采用局部开采的方式,即一次工程中只开采部分的矿藏,待填充或结构稳定后进行后续的开采;填充复岩离层带也是比较可行的开采方式,能够控制开采过程中导致的地表沉陷、岩层位置移动等情况,避免大面积沉陷带来的地质灾害。但这些开采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矿山、岩层地质情况、地表结构进行选择性使用,保证矿藏开采效率,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4应用种植复垦技术

进行矿山开采中,会出现地面大面积的塌陷等问题,因此就要利用种植复垦技术来展开治理。具体的操作是在塌陷地区通过复垦填充的方式治理,一般都是使用煤矿石等材料,或者是在复垦地区内种植绿植等,可以改善复垦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防止水土流失等问题。另外,在进行填充区复垦种植中,需要测试地面的压实程度,确保地基的密实性,才能发挥出复垦技术的作用,让复垦的效果实现最佳。在边坡地区种植植被,还能减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等情况。通常在边坡种植植被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边坡的倾斜角在<30°,区域的不同采用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也是存在差异性的。弃渣或者是排土场,首先要改良土壤,然后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治理;对于采石迹地,可以采用客土法进行植被的修复工作。第二,边坡的倾斜角在30°~45°,可以采用爆破造林的方式治理。第三,对于边坡在45°~60°,首先要确保边坡的稳定性,然后进行削坡,最后采用水泥网格开展修复作业。第四,边坡倾角在60°~80°,已经是十分陡峭的岩壁,此时就要采用植槽的技术,或者是在岩壁上设置槽板,在槽板内种植乔灌藤等植物,然后在槽内撒入草本的种子,就是复合型的植被,可以起到很好的固根效果。第五,在边坡倾斜角在80°~90°,需要在岩石上播种绿植的种子,然后和混凝土进行混合,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

3.5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入

相关单位要充分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地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工作中;设立专项资金方案,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同时还要充分保证矿山地质勘察治理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矿山开采工作中,要充分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防护工作,全面落实矿山企业各项保障制度。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矿山企业要将矿山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点,有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融入渠道,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全面保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3.6强化矿山开采以及采后治理的管控工作

因为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且灾害不同其影响也会有所差别,所以必须要将所有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都考虑在内,以实现地质灾害防护工作的全面性与有效性。首先,在开采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在确保生态环境稳定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出现地质灾害的几率;其次,需要落实好相关准备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实际勘查开采矿山的地貌地质情况、编制开采方案,还有确定开采完毕后的恢复与治理方法等;再者,开采完毕后应当要充分关注如何修复生态环境,并且运用有效的方式,如矿坑回填、有效利用固体肥料、治理失稳边坡、矿渣情况、使用煤矸石加工为各种建筑材料或者用于修路等方式来修复生态环境。如若处理较大危险系数的工作情况下,如崩塌、碎石、落实等,需要将人身安全放于首位,如若存在二次坍塌的预兆需要立即撤离,避免出现二次意外事故。此外,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巡查矿区的工作力度,仔细检查有无出现不合规支出,做好矿区开采规程的制定,防止出现人为失误的现象。并且需要把采矿过程中剥离的土皮放于指定区域,不可任意放置。最后,需要加强坑道支撑工作,做好支撑框架的改善,最大限度降低坍塌的风险几率。如若有水分存在于矿区当中无法及时排出,则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疏通,并引流至具有良好渗透能力的地方,或是使用有效的防护策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矿山资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就需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和控制,全力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的地质灾害问题应当予以重视,进一步加强治理,并具有针对性地做好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确实保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瑾.平顶山市北部山区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井矿盐,2020,51(05):21-23.

[2]张洪顺,刘春国,陈友勇.基于生态视角的地质灾害治理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11):161-162.

[3]李聪伟,郑杏玉.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