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ICU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亚低温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GOS评分较高;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亚低温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护理;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
近些年,随着我国交通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因为外伤所致的颅脑外伤患者也越来越多,这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头部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外力实创伤所致,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脑组织缺氧、运动障碍与颅脑高压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在致残率与致死率比较高[1]。通常重症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病指的是患者神经胶质细胞或者神经元受到了直接性的伤害,而继发性指的是患者的受到原发性损伤之后的生理反应。因为疾病发生比较危急,并且病情变化比较迅速,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辅助提高治疗效果[2]。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中针对亚低温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男女比例15:13,平均年龄(59.62±2.4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4:14,平均年龄(59.23±2.4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吸氧、控制颅脑等对症护理,积极预防并发这个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工作,遵照医嘱完成对患者的各项操作,
研究组:实施亚低温护理措施,具体为:(1)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并说明亚体温护理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2)体位护理:在确保环境舒适前提下,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促使患者更好地进入到亚低温状态,以免在突然更换体位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3)物理降温:选择35℃左右的冰袋为患者进行冰敷,以头部、全身大血管处为主,先为患者进行降温, 维持体温7天之后先暂停降温操作,并逐渐复温,每间隔4小时体位应该升高1℃,在此期间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体温上升到36℃时停止复温,整个降温与复温操作应该在14天之内完成。(4)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工作,必要时进行24小时监护,重点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上级医生,并协助完成针对性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功能:采用的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分数越低,效果越好;预后情况采用的是哥斯拉昏迷评分量表(GOS),分数越高,效果越好。
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
1.4结果
用SPSS17.0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和整理,用(x±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
护理前两组对比,P均>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GOS评分较高,P均<0.05,见表1。
表2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x±s;分 )
组别 | 例数 | NIHSS评分 | GO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28 | 15.83±2.33 | 11.08±0.80 | 3.65±0.34 | 4.65±1.41 |
研究组 | 28 | 15.54±2.12 | 9.43±1.45 | 3.69±0.24 | 6.34±1.50 |
t | - | 0.7973 | 8.6286 | 0.7848 | 9.3180 |
P | - | 0.4266 | 0.0000 | 0.4338 | 0.0000 |
2.2对比血流动力学指标
护理前两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血流动力学指标(x±s;mPa/s )
组别 | 例数 | 全血粘度高切 | 全血粘度低切 | 血浆粘度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
对照组 | 28 | 7.70±0.45 | 6.87±0.52 | 7.36±1.63 | 7.30±1.45 | 1.86±0.24 | 1.68±0.25 | | |
研究组 | 28 | 7.74±0.52 | 6.22±0.40 | 7.75±1.50 | 6.15±1.13 | 1.80±0.35 | 1.49±0.30 | | |
t | - | 0.3078 | 5.2427 | 0.9316 | 3.3102 | 0.7481 | 2.5745 | | |
P | - | 0.7594 | 0.0000 | 0.3557 | 0.0017 | 0.4576 | 0.0128 | |
2.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例)
组别 | 例数 | 电解质紊乱 | 感染 | 出血 | 神经功能障碍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28 | 1(3.57%) | 0(0.00%) | 0(0.00%) | 0(0.00%) | 1(3.57%) |
研究组 | 28 | 2(7.14%) | 1(3.57%) | 1(3.57%) | 3(10.71%) | 7(25.00%) |
X2 | - | - | - | - | - | 5.2500 |
p | - | - | - | - | - | 0.0219 |
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以运动障碍、脑组织缺氧、呕吐、思维迟缓为主要症状,具有较大的危害,严重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或死亡,治疗难度也比较大,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主要是以会患者神经功能为主,以免出现继发性脑损伤[3]。经过临床研究显示,亚低温护理可以加速患者脑细胞功能的恢复速度,主要指的是将患者体温降至28-35℃之间,主要作用机制是偶降低患者颅内压与脑氧的代谢,以免发生水肿,还能有效抑制患者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帮助调节水盐代谢[4]。
为了进一步提高亚低温治疗的效果,通常还需要实施恰当的护理模式,而亚低温护理的重点是以人为本,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辅助降低颅内压,并且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此种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了患者家属与临床医师的认可
[5]。在本次研究中显示,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GOS评分较高;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加速疾病康复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亚低温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齐晓莹.亚低温护理技术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对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224-225.
[2]李冬欣.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80-82.
[3]张金玲.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5):148.
[4]李湘军.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8):1251-1252.
[5]郭丹.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