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中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10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FIM、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促进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精准化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卒中;偏瘫;推拿;针灸疗法;生活质量
脑卒中临床表现为脑功能局限性或全面性缺损,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病死率高,且有50%以上的患者会遗留有瘫痪、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脑卒中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后,其残疾率仍然居高不下。现临床仍缺乏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高效治疗方案。中医康复学认为,脑卒中患者偏瘫状态为后脑髓神经受损,导致肝气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推拿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常用方法,该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但疗效尚不满意。针灸治疗脑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其联合推拿治疗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效果、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男22例,女29例,年龄(60.89±5.77)岁;有吸烟史17例,饮酒史22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39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27例。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60.42±5.69)岁;有吸烟史20例,饮酒史19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32例。2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组入院后均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水平,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活血通络药物、神经保护剂等。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在患者平衡状态下,采用点按法、拿法、揉法,对其头面部、颈部穴位进行按揉(5min);在患者平躺状态下,对其偏瘫患肢通过点揉法、按法、擦法等方法推拿(10min);患者保持坐位,以与上肢推拿相同的手法对下肢各处穴位进行持续推拿(15min)。每天2次,每周5d,休息2d,疗程3个月。观察组予以推拿(方法、疗程同对照组)+针灸治疗。主穴为百会,患侧上肢: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患侧下肢: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取穴:口角㖞斜加患侧地仓、颊车、迎香;语言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加廉泉,双侧风池。辨证配穴:肝阳暴亢配双侧太冲,风痰阻络配双侧丰隆,气虚血瘀配双侧足三里、双侧血海,阴虚风动配双侧太溪。所有穴位平补平泻,得气后不行针,留针30min。针刺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2d,疗程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考《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判定标准》[8]。基本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改善>9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改善56%~90%,病残程度在0~3级;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11%~56%;无效: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11%。
1.3.2肢体运动功能评估方法:治疗前后,评估2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估运动障碍程度:轻度(96~99分)、中度(85~95分)、明显(50~84分)、严重(<50分)。评分越高代表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选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量表,对患者大小便控制、体位转移、行走、交流、社会及认知进行评定。总分126分,评分越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2组均于治疗前1d及治疗疗程结束后1d进行评价。
1.3.3生活质量评估方法:治疗前后,评估2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LQ-C30)包括4个项目:运动、健康状态、活动、生活行为,每项指标满分为2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3.4神经功能评价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7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最高分为42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1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2组脑卒中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基本康复 | 显著进步 | 进步 | 无效 | 总有效 |
观察组 对照组 | 51 55 | 12(23.53) 8(14.55) | 19(37.25) 16(20.09) | 15(29.41) 17(30.91) | 5(9.80) 14(25.45) | 46(90.20)a 41(74.55) |
2.2FMA、FIM评分
治疗后2组FMA、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FMA、FIM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
2.3QLQ-C30评分
2组治疗后QLQ-C30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因脑卒中而死亡的患者中约70%为>65岁老年人。脑卒中后出现偏瘫为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研究发现,中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效果较好,推拿治疗对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有积极作用。《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了中风病针刺治疗原则,随着历代医家对该病的深入了解,确定了中风病针灸治疗的处方,并不断创新,提出了多种新式针法,为脑卒中患者解除痛苦。本研究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推拿联合针灸治疗,使得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可见针灸治疗与推拿治疗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FMA、FIM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更具针对性,以百会为主穴,针刺百会以改善脑血管循环、疏通气血,使气血津液上承于脑,脑髓得养。可见推拿联合针灸治疗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供可行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类型取穴,增加辅助穴位治疗,可使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得以恢复。本研究中对上肢瘫痪的患者选取肩髃、手三里、曲池等穴位针灸,以疏经活络、通利关节;对下肢瘫痪的患者选取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针灸,配合三阴交、太冲,以益气补虚、通络除痹;对口角㖞斜的患者加患侧地仓、颊车等穴位针灸,以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对语言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患者加廉泉、双侧风池针灸,以利喉舒舌、消肿止痛。同时,根据患者辨证分型不同,采取辨证配穴的方式治疗,对肝阳暴亢者,增加双侧太冲治疗;对风痰阻络者,取双侧丰隆穴治疗;对气虚血瘀者,增加双侧足三里、双侧血海治疗;对阴虚风动者,增加双侧太溪穴治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案治疗效果佳,可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精准化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喻凤文,戚秩铭,谯智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0,38(3):200-203.
[2]常雪利.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颈肩痛患者疼痛改善及预后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4):525-527.
[3]王亚东,叶頔.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2):102-103.
[4]路宽,韩墨洋,王晓霞,等.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8):1171-1175.
[5]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等.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
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6(10):94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