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宽体探测器CT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6
/ 2

探究宽体探测器 CT行冠状动脉 CTA和头颈部 CTA“一站式”扫描

杨洁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就宽体探测器CT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60例),均接受了CTA扫描,基于扫描方法不同的前提下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A组予对比剂注射1次后实施冠状动脉CTA扫描之后立即展开头颈部CTA扫描,B组注射对比剂两次分别予以冠状动脉及头颈部CTA扫描。结果:经相应扫描检查后,两组的各CT值接近,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于B组,A组的对比剂用量较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的过程中,宽体探测器CT应用加之明显,图像质量较高,在减少对比剂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头颈部;CTA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一些患者往往伴有冠状动脉病型,而CT则是常见检查手段,在评估病变时应用传统CT技术需注射2次对比剂,加之冠状动脉及头颈部CTA的分别扫描,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就较大。在CT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宽体探测器CT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评价Z轴覆盖范围大、球管旋转时间快等优势,且可在几秒内完成CTA,且序列切换也较快,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快速,满足了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需求[1]。本文主要就宽体探测器CT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60例),均接受了CTA扫描,基于扫描方法不同的前提下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A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区间为44至81岁;B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区间为44至80岁。排除标准:已将合并脏器衰竭、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及资料不全者排除。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家属已知晓了有关内容,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2)方法

使用我院提供的西门子FORCE双源CT进行检查。冠状动脉CTA:管电压、管电流、层厚及层间隔分别设定为100kV、350~650 mA、0.625 mm、0.625 mm;头颈部CTA:管电压、管电流、层厚、层间隔及螺距分别设定为100kV、300~600 mA、0.625 mm、0.625 mm、0.984:1。对比剂注射方案:使用碘美普尔作为对比剂,于肘正中静脉注射,用量为0.8 ml/kg体质量,将流率设定为5 ml/s,在完成对比剂的注射后,追加生理盐水,用量为30ml。扫描时均使用阀值触发技术,阀值设定为200HU,达到阀值后延迟3秒触发扫描。

A组检查:在注射一次对比剂后,实施冠状动脉CTA检查,延迟1秒后再实施头颈部CTA扫描,扫描的过程中将注射对比剂的手臂置于身体侧,另一只则上举置于头侧。B组检查:注射对比剂后,实施冠状动脉CTA扫描,扫描期间让受检者双上肢上举,间隔5分钟左右再次注射对比剂展开头颈部CTA扫描,扫描时受检者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观察指标

实施不同扫描后,注意观察患者的CT值,包括RCA、LAD、ACC等,并合理评估对比剂平均用量,仔细记录。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t应用于计量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头颈部、冠状动脉CTA-CT值

经相应扫描检查后,两组的各CT值接近,差异不明显(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两组头颈部CTA-CT值(HU)对比

组别

n

ACC

ICA

MCA

A组

30

452.05±56.58

433.30±75.69

385.23±55.82

B组

30

472.79±65.33

437.68±62.33

401.80±49.98

t值


﹣1.283

﹣0.255

﹣1.117

P值


0.202

0.798

0.266

表2两组冠状动脉CTA-CT值(HU)对比

组别

n

RCA

LAD

LCX

A组

30

447.36±79.01

427.59±50.15

440.18±74.36

B组

30

465.20±80.15

451.58±60.29

426.97±89.03

t值


﹣0.806

﹣1.929

0.527

P值


0.421

0.057

0.598

(2)对比剂用量

在扫描中A组的对比剂用量较少,相比之下B组用量则较多,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两组对比剂用量对比

组别

n

对比剂用量(ml)

A组

30

51.01±6.68

B组

30

105.40±14.55

t值


-21.235

P值


<0.001

  1. 讨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DSA是金标准,但受有创、操作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其在仅需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则不适用。同时,传统CT术在落实冠状动脉CTA及头颈部CTA扫描时,需应用2次对比剂,并展开2次扫描。而宽体探测器CT应用后,冠状动脉CTA则可快速完成扫描,切换序列较快,这就为冠状动脉及头颈部CTA“一站 式”成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研究指出,将双源CT技术应用于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成像中,能够快速扫描,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辐射剂量[2]。但此方法对患者提出了要求,即心率需维持在每分钟65次范围内,这就限制了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成像的临床应用范围。宽体探测器CT的Z轴最大覆盖范围为160mm,球管旋转实际为0.28秒,冠状动脉CTA扫描可于1个心动周期内完成,延迟1秒后则可实施头颈部CTA扫描[3]

通过本研究发现,经相应扫描检查后,两组的各CT值接近,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于B组,A组的对比剂用量较少,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的过程中,宽体探测器CT应用加之明显,图像质量较高,在减少对比剂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凯.韩瑞娟,王利均,等.大螺距双源CT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0(I):130—140 .

[2]张晓东,唐秉航.李芳云,等.256层螺旋CT低剂量心脑血管联合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11(45):1008—1012.

[3]刘卓,张诚,陈尘.等.高时间分辨率宽体探测器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行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5(5): 78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