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安徽省铜陵市 244000
摘要: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产后妇女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及子宫脱垂等,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保守的盆底肌训练作为康复训练方式,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造成该康复方法的康复效果存在局限性。生物刺激反馈仪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针对盆底肌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
关键词: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
引言
经阴道分娩属于正常的分娩方式,在分娩过程中会对产妇的盆底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使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力减弱。在大多数情况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肌肉纤维难以在短期内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现阶段,临床主要采取早期功能锻炼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快速帮助产妇恢复肌肉张力,促使其盆底肌群代偿性修复。有研究表明,单纯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欠佳,且效率较低,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干预,可更好地促进产妇盆底肌肉收缩,改善其盆底血液循环,加快康复进程。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产妇,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7.18±2.0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3±0.72)周;剖宫产11例,自然分娩20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7.08±2.01)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7±0.74)周;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足月分娩;精神状态良好;无严重分娩并发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盆底先天性发育不良;合并阴道炎;有盆底手术史;患有皮肤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协助产妇采取平卧位姿势并将双腿屈曲分开,在训练过程中,引导产妇深呼吸并开展肌肉管理及收缩训练,即吸气时保持肛周肌肉及会阴肌肉处于紧缩状态,每次保持3s,经过3s后慢慢呼气放松全身,坚持每次训练20~30min,每天2次,连续训练14周,依据康复情况对训练时间进行调整。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治疗,采用通泽盆底康复治疗仪,于产妇阴道内置入电极,利用电极刺激提高尿道闭合压力,进而加强膀胱逼尿肌的稳定性。首先,调整脉冲宽至250US频率参数为50Hz,进行初次电刺激治疗,其强度主要以产妇感到盆腔底部肌肉出现强力收缩而不疼痛为准,主要目的为唤醒产妇盆腔底肌深层的收缩感觉;其次,将脉宽调至320~747US及频率参数为8~32Hz后对产妇实施生物刺激反馈,旨在对产妇的Ⅰ类肌纤维进行收缩训练;再次,将脉宽调至20~320US及频率调至20~80Hz后对产妇实施生物刺激反馈,进而促使产妇Ⅱ类肌纤维收缩。每次30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14周。
1.3观察指标
(1)盆底肌力: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阴道压力气囊测试两组患者阴道压力水平,包括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时长。(2)漏尿量: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用尿垫试验评价两组患者漏尿情况,试验前15min排空膀胱,垫置已知重量尿垫,进饮无糖无盐饮料500mL,分别做步行、上下楼梯、站立及坐下等动作各10次,1h尿垫试验完成后患者取下尿垫称重。(3)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干预4周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共4个领域,各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盆底肌肉张力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盆底肌肉张力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临床对于轻中度PSUI患者以保守康复为主,如盆底功能锻炼是通过有节奏收放锻炼盆底肌肉群,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轻漏尿症状。但患者对功能锻炼要点掌握程度存在差异,锻炼时间亦不相同,因而康复效果难以保证。本研究结果提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用于PSUI患者中,利于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增强盆底肌力,从而减少漏尿,促进其恢复正常生活。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利用脉冲电流予以盆底肌群刺激,促使尿道周围肌肉收缩能力增强,同时还可抑制逼尿肌与膀胱收缩,从而提升膀胱顺应性,扩大膀胱容量,改善储尿能力。生物反馈程序采取模拟视觉信号与声音,反馈盆底肌肉活动状态,配合微生物电流刺激盆底肌收缩。盆底肌肉活动压力可转变成可视化信号,使医生了解患者盆底状况,进而制定出个性化康复方案。患者根据反馈信号,自主配合完成肛门收缩,进一步增强盆底肌力,从而改善漏尿症状,减轻疾病对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使用过程中配合盆底康复护理,借助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手段,满足患者对知识的认知需求,使其充分重视盆底功能锻炼。辅助微信随访干预,督促患者每日锻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锻炼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可有效增强其产后的盆底肌功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张欣文,李萌,李丹.产后42天妇女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及康复治疗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12):2120-2124.
[2]苏海兰,罗丽琼,肖彩兰.盆底康复治疗对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力、疲劳度及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12):85-88.
[3]曾李林.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23):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