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 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

肖冰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开始,对80例确诊的PICC置管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穿刺定位措施,研究于2022年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接受超声下PICC置管;而另外40例患者则接受的是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记录为观察组。结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并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出现脱管、移位、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分别是95.0%和5.0%,对照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则分别是70.0%和30.0%,进行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随访显示,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对照组中4例导管移位,4例导管脱落,还有5例导管堵塞,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超声;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

PICC置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置管后,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治疗[1]。PICC置管让给药途径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避免患者接受多次穿刺的痛苦,也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2]。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要注意尖端定位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一旦发生尖端异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情况,具有较高危险性[3]。在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性,也成为了临床研究中的重点内容。此次研究即抽取了80例需要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实施不同的定位措施,对比探究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从2021年2月开始,对80例PICC置管的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穿刺定位措施,于2022年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而另外40例患者则记录为观察组。详细资料如下:性别资料调查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男性各20例和21例,女性则分别是20例、19例,性别占比情况差异不大(P>0.05);记录患者的年龄区间显示,观察组年龄在23~64岁,平均(40.8±2.2)岁,对照组年龄为22~65岁,平均(40.6±2.5)岁,患者的年龄信息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实验比较。

纳入标准[4]:患者均要接受PICC置管治疗,患者自身的病历资料、疾病史等均符合PICC置管要求;近1个月内无激素、细胞毒性药物使用史;近3个月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脏、肝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无恶性肿瘤;年龄18-75岁;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可配合完成各项检查、治疗、随访。

排除标准[5]:存在精神障碍难以完成各项治疗、检查的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情况的患者;安装过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转院或出院者;不能配合实验指标调查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超声下置管方式,取患者平卧位,找准患者的右侧手臂血管,然后通过超声探头找准贵要静脉和肱静脉,测量臂围,找到穿刺部位并进行消毒,在超声探头的引导下对靶向血管进行穿刺。

观察组在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来进行PICC置管,同样取患者平卧位并将患者需要穿刺的上肢进行外展,然后对需要的穿刺手臂进行消毒,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并将导管缓慢置入,置入约15cm后链接肝素帽,并在腔内心电图的协助下,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同时置入导管,心电图P波上升则表示PICC尖端靠近CAJ,当P波到达最高点位置则撤去鞘管,置管完成后使用X线进行再次确认。

1.3观察指标

在置管完成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进行记录,然后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分析。同时,在置管期间,随访记录患者有无出现导管脱落、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对比两组中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中需要进行对比的数据输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比较处理,计数资料(尖端定位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通过卡方统计表比较;计量资料(平均年龄等)则使用t检验计算器进行对比,最终比较的结果以p来表示,p值区间在0.05以下,则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比较

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分别是95.0%和5.0%,对照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则分别是70.0%和30.0%,进行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尖端定位率

尖端异位率

观察组

n=40

38(95.0)

2(5.0)

对照组

n=40

28(70.0)

12(30.0)


8.658

8.658

P


0.003

0.003

2.2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随访显示,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对照组中4例导管移位,4例导管脱落,还有5例导管堵塞,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导管移位

导管脱落

导管堵塞

总发生率

观察组

n=40

1(2.5)

2(5.0)

0(0.0)

3(7.5)

对照组

n=40

4(10.0)

4(10.5)

5(12.5)

13(32.5)





7.812

P





0.005

3.讨论

PICC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起一个可靠的通道,用于输注药物、营养等等。根据临床输液要求指出,PICC置管中,尖端的位置应当选择在上腔静脉的中下部位,要保障置管导管的头部能够在中心静脉的位置,才能避免出现脱管、移位的不良事件。此次研究即抽取了80例需要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实施不同的定位措施,对比探究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果来看,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率较高,达到95.0%,并且在患者在置管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较少,仅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脱落和1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提升了PICC置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腔内心电图应用在PICC置管中,能够通过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来更好的确定置管的准确性,及时观察到是否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患者置管失败。但同时也要注意,腔内心电图需要对患者的心脏状况进行参考,若患者存在有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则可能影响到心电图判断的准确性,不利于置管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朱秀娥, 梁碧青, 黄于青. 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当代医学, 2020, 26(4):4.

[2] 刘昕怡. 综合护理干预对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2(004):34-36.

[3] 陈金莲, 赖美春, 黄慧霞,等.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应用于PICC置管术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0):3113-3116.

[4] 张秀娟. 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 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 34(24):2.

[5] 田亚慧, 王广州, 姜凯,等. 腔内心电图P波与R波比值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在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 2021, 4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