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组合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法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教学中对药学生综合能力评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互联网 +"组合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法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教学中对药学生 综合能力评分的效果

阴晓念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641000


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组合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法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教学中对药学生综合能力评分的效果。方法:选择120名药学实习生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LBL教学,观察组60例,予以“互联网+”组合教学(IPCT)。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实验完成合格度更高;教学效果满意度更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T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其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互联网+”组合教学;传统讲授教学法;抗心衰药物;药学生;教学效果

心力衰竭理论知识因难度较高、知识点较杂乱,多数医学生都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理解掌握其内涵[1]。LBL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仅仅是在机械化、被动性的倾听课程,因课堂时间有限,师生无法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教学质量尚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状态。本研究比较和分析IPCT教学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是120名药学学生,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简单分析学生的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正常讲授PPT内容,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方案、药物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心甘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等重点内容进行细化讲解,教师提出典型病例,要求学生对心甘药物机理、不良反应进行细致化分析,并提出规范化临床诊断过程。成绩考核方式以纸质问卷为主。观察组予以IPCT教学:将所有学生划分为每6人小组,建立专门微信群,作为“互联网+”平台。教师课前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可通过微课、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多种途径共享学习资源,对各章节做好标注。在微信群内成功推送图文消息后,提出2个问题:(1)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方案和药物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2)就心苷药理作用来说,如何看待其不良反应?师生可在群内及时交流自身想法。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对各组表现进行点评,并发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让学生对临床案例中疾病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化治疗方案,时间为20min。

在平台上发布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让学生如实填写,从学习兴趣、学习压力、学习资料、教师引导、反馈等八个维度作出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

观察组案例诊治正确性、案例诊治可行性更高,理论考核成绩更高(P<0.05)。

1:两组学生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对比

组别

例数

案例诊治正确率(%)

案例诊治可行性(%)

理论考试成绩

观察组

60

51(85.00%)

49(81.67%)

87.72±5.83

对照组

60

42(70.00%)

40(66.67%)

79.41±7.24

X2/t

-

6.452

5.872

6.925

P

-

0.011

0.015

0.000

2.2 观察组授课效果满意度

85%以上学生都对IPCT授课法教学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高达95.00%(P<0.05)。

2:观察组授课效果满意度n%

调查内容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增加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化

54(90.00%)

3(5.00%)

2(3.33%)

1(1.67%)

提高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55(91.67%)

2(3.33%)

2(3.33%)

1(1.67%)

增加学习主动性

56(93.33%)

2(3.33%)

1(1.67%)

1(1.67%)

突破重难点

51(85.00%)

4(6.67%)

3(5.00%)

2(3.33%)

增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86.67%)

5(8.33%)

1(1.67%)

2(3.33%)

喜爱这种学习过程

53(88.34%)

2(3.33%)

2(3.33%)

3(5.00%)

学习效果自我满意度评价

54(90.00%)

2(3.33%)

1(1.67%)

3(5.00%)

3.讨论

心血管药理学一直都是药理学教学中难度较高、内容复杂的重点章节[2]。心血管药理学的基本内容和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临床疾病实践应用中举足轻重[3]。因而,只有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才可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

在LBL教学法中,教师不间断的机械化输出相关知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被动接受中的知识掌握度,师生间有效沟通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拥有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时间较少,学生专业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高。IPCT教学借助当下发展迅猛的互联网资源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学生可在多样化平台上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4]。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都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完成章节内容学习。此外,教师可在微信群内推送本节课以文字和视频形式呈现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便可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效完成课前学习;组内、师生间交流可帮助学生有效吸收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能在典型病例分析问答中得到进一步提升[5]

总而言之,IPCT教学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可使教学满意度得以优化,有着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玉梅,马雪,王敏,等. "互联网+"组合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法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心脏杂志,2021,33(001):5.

  2. 李玉娴,黄民江,王春风,等.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心力衰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008):594-597.

  3. 范景辉,范明辉,赵玉梅,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对分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构建及其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005):4.

  4. 李晓丽,李芝峰.PBL结合CBL教学法在规培医师心力衰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6):19-20.

  5. 姜晓晔,程序,孙文.混合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以应用化学和药物制剂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1,48(18):2.